熱門推薦:侵權法 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 網絡侵權 侵權責任法 侵犯肖像權 侵犯姓名權 侵犯隱私權 侵犯名譽權
在現代社會中,名譽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給社會主體帶來了許多利益。然而,隨著社會科技的日益發展,侵犯名譽權的行為越來越多,方式也更加復雜。那么,侵害名譽權的行為都有哪些呢?具體內容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二、侵犯名譽權要承擔什么責任?
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同時,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主要是三種。實踐中,侵害名譽權以后,除了賠禮道歉外,還需要賠償損失。但是這種損失的計算需要有證據來支持,所以當事人應當請專業律師幫助收集證據,這樣才能獲得最充足的賠償。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侵害名譽權的證據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發商征地和征地有哪些差異
2021-01-13懸而未決的勞動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10怎樣擬定婚前協議才會有效
2020-11-13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存款保險費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3-08什么是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1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拆遷是否需要復議前置
2021-01-08棚改拆遷補償一般多長時間到位
2021-01-29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新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6揚州市區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技術細則
2021-03-10農村征地時拆遷方有哪些最常見的不規范行為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