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有名譽權,而對企業法人來講也是有名譽權的,而無論是公民的名譽權還是法人的名譽權,這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生活中有一些侵犯名譽權的行為,今天,律霸小編就圍繞這一內容為大家做詳細闡述,幫助各位了解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方式有哪些。
1、侮辱行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
(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
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
(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綜上所述,侵犯名譽權常見的行為方式包括了侮辱、誹謗、新聞報道嚴重失實以及評論嚴重不當。詳細的內容,各位可以從上文中進行了解。如果您的權利已經受到不法侵犯,不要擔心,您可以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在維權的道路上,可以找我們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幫忙。
侵犯名譽權如何索要賠償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糾紛
2020-11-24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干股可以收回嗎
2020-12-26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房屋抵押利息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0-11-19勞務關系九級受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8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被燙傷意外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2-21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