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房屋拆遷維權誤區
一、權利主體混淆
農村房屋的性質和城市商品房不一樣,主要體現在農村房屋沒有完全的所有權權利證書,有些地方頒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作為權利證書,也有的地方發放產權證,但該產權證和城市房屋產權證性質不同,其土地性質仍然是集體所有而非國有。這就決定了該房屋的權利人并非僅僅是產權證上記載的人,而應是整個家庭成員,除非家庭成員之間有特殊約定。農村房屋一旦拆遷,宅基地使用權證或產權證上有名字的人往往認為房屋產權證上沒有名字的,就沒有權利獲得補償,從而引起拆遷前大家和諧相處,拆遷后家庭內部矛盾驟起。這些糾紛往往是對權利主體理解錯誤導致的。
二、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后遇拆遷
由于我國土地資源實行城鄉二元結構管理模式,根據土地管理法及相關規定,城市居民不能購買農村房屋,但由于城鄉結構在變換轉型時期,城市居民購買農村房屋的現象還很普遍,尤其是城鄉結合地區。本來不值錢的農村房屋一旦拆遷,價值翻番。利益的驅動下,賣方領取拆遷款便欲獨占。買方則主張支付了房款,并實際居住,自己才是被拆遷人,應獲得補償費。然而拆遷人則只認房屋權利證書,于是便和買房人簽訂安置協議,讓賣房人領取補償款。這種糾紛中,法院在認定買賣無效的情形下,也要對過錯方追究一定的責任,并按照公平和誠信原則平衡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價值取向。
三、房屋拆遷補償構成糾紛誤區
農村房屋拆遷和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另一個不同點就是補償構成上不一樣。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直接適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補償計算是對房屋和土地使用權一并處理的。農村房屋拆遷時,除了要對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附屬物給予補償外,對村民依法獲得的土地使用權也應給予補償。因此,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是按照房屋拆遷補償與宅基地使用權補償分開進行的。
四、農村房屋拆遷補償中戶口計算誤區
農村房屋的取得主要是從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開始的,沒有宅基地就沒有房屋。但取得宅基地建造房子后,由于升學、參軍或出嫁等原因引起戶籍變動在所難免。遇到拆遷時,在對安置人口認定上往往排除這部分人員,從而構成侵權。農村拆遷安置人口,不能僅僅看戶籍性質,還要結合宅基地的取得、長期生活等因素綜合考慮。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農村房屋拆遷維權誤區”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男方沒有財產可以要賠償嗎
2021-03-17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