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縣、市、市轄區應當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由下列人員組成:
(一)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代表;
(二)工會的代表;
(三)政府指定的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代表。
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必須是單數,主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擔任。
仲裁委員會可以聘任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人員、工會工作者、專家學者和律師為專職的或者兼職的仲裁員。
兼職仲裁員與專職仲裁員在執行仲裁事務時享有同等權利。
兼職仲裁員進行仲裁活動時,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支持。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依法成立的,通過仲裁方式處理勞動爭議的機構,它獨立行使勞動爭議仲裁權。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專門機構,設在政府內,具有行政機關的屬性,依據我國的法制原則,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仲裁活動,其生效的仲裁決定書和調解書具有法律強制力。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同級工會、用人單位方面三方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為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辦理仲裁委員會的日常事務。仲裁委員會也可以聘任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人員、工會工作者、專家學者和律師為專職的或者兼職的仲裁員。其中兼職仲裁員與專職仲裁員在執行仲裁公務時享有同等權利。
工會法也明確規定了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勞動爭議仲裁工作是公正合理地處理勞動爭議的重要環節,工會代表參加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聽取各方面意見,正確行使仲裁權,解決勞動爭議。
進行勞動爭議仲裁首先要有勞動爭議仲裁機構,這是進行仲裁的前提。根據《勞動法》及《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應當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這是必須的、法定的。而在自治區、直轄市、省一級是否設立仲裁委員會則由其人民政府決定。這一規定具有強制性、排它性和行政性。強制性指縣、市、市轄區都必須設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排它性指勞動爭議案件只能進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另一方面在一個縣、市、市轄區的范圍內,只能設立一個仲裁委員會;行政性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設立是按行政區劃分別設立的,另外在其組成人員和辦事機構設置上也表現出其行政性。
按行政區劃設立的仲裁委員會并不具有行政性隸屬關系,因為勞動爭議仲裁為一裁二審制,不存在一級仲裁與二級仲裁的關系。縣、市、市轄區或省一級仲裁委員會各自管轄范圍不同,有明確的分工,各自完全獨立。
鑒于仲裁委員會由三方代表組成,三方代表權利義務相同,仲裁應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故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數必須是單數,而主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擔任,辦事機構也設在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具體負責辦理仲裁委員會的日常事務。仲裁委員會主任沒有對仲裁的最后決定權,只是依法行使職權組織仲裁工作。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設置和組成決定了其性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由各級人民政府確定設立的,因此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代表國家行使仲裁權的國家仲裁機構。
就仲裁委員會依行政區劃設立,辦事機構設在勞動行政主管部門,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代表擔任,其具有行政性。但就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看,工會代表的參加使其具有群眾性、社會性,工會是基于國家授權參加仲裁,行使仲裁權的,因此不改變仲裁委員會國家仲裁機構的性質。就仲裁程序的非選擇性及仲裁裁決的可強制執行而言,仲裁具有國家強制性即屬國家仲裁,仲裁委員會為國家仲裁機構。因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法成立的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生效裁決實施的,處理勞動爭議的三方聯合的、準司法性的國家仲裁機構。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管轄范圍
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17號)第17條規定:“縣、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設區的市的仲裁委員會和市轄區的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此外,對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管轄范圍,還有以下幾項特別規定:
一是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原勞動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勞部發〔1993〕244號)第十四條規定:“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是指向職工發放工資的單位所在地”。
二是依據原勞動部《關于勞動爭議案件管轄范圍的復函》(勞部發〔1995〕209號)規定:“……根據方便職工的原則,可以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按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由合同簽訂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也可以由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有關仲裁條款中約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三是按照勞動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首鋼總公司遷安礦集體勞動爭議有關問題的復函》(勞社廳函〔1999〕162號)規定:“外省企業職工在京履行勞動合同時發生的集體勞動爭議,應由企業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職責有哪些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聘任、解聘專職或者兼職仲裁員;
(二)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三)討論重大或者疑難的勞動爭議案件;
(四)對仲裁活動進行監督。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辦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當事人對仲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最新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有哪些新內容
2021-01-18商標侵權怎么怎么處罰
2020-11-30法人牽扯股權質押如何解除
2021-02-04股權質押可以同時質押嗎
2021-03-23酒駕肇事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11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固定資產的財產保險價值可以為賬面余額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