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產損害賠償原則是什么?
我國國家賠償中財產賠償是以金錢賠償為主,以恢復原狀﹑返還財產﹑賠禮道歉為輔的賠償方式,依照可能出現的賠償情形。
二、財產損害賠償的標準
關于財產損害賠償的標準,可以作出如下的分類:
1、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賠償。
對于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行為,屬于物之失去控制,與之相適應的最好賠償是返還財產。
2、查封、扣壓、凍結財產造成的賠償。
查封、扣壓、凍結財產的,應當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應當返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國家承擔賠償責任,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3、財產已經拍賣的賠償。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財產實行違法強制措施后,如果對財產已經進行了拍賣,原物已經不存在或已為他人所有,恢復原狀已不可能,便應給予金錢賠償。對已拍賣財產的賠償,國家賠償法規定是給付拍賣所得價款。
4、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法規定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造成損害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所謂“必要的經常性”的費用開支是指企業、商店、公民等停產停業期間用于維持其生存的基本開支,如水電費、房屋租金、職工基本工資等。其中職工基本工資是按國家統一規定的勞保工資的平均數來計算的。但不賠償法人或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在此期間必定能獲得的利益,也不賠償停產停業期間的一切開支,而只是賠償必要的經常性費用,并且是賠償損失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5、財產權其他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法規定,對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所謂“直接損失”,是指因遭受不法侵害而使現有財產的必然減少或消滅。其次,除直接損失外,可預期利益、間接損失都是相對人未實際取得的利益,不能排除意外情況的發生是無法實際取得的風險。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與他人發生一些就糾紛,那么也會在發生糾紛時給他人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那么在造成財產損失后,也是需要進行相應的賠償,賠償的方式也是包括了金錢賠償、恢復原狀以及歸還財產等方式,當雙方出現了糾紛也是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哪些
財產損害賠償案件判決書
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安置的方式有幾種
2021-01-04第三方機構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哪些行為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01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上下班途中工傷賠償多少
2020-12-10二審先予執行費用
2020-12-27滯納金最多可以收多少
2021-02-05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重大誤解訂立的保險合同是否能變更
2021-02-26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