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產損害賠償原則是什么?
我國國家賠償中財產賠償是以金錢賠償為主,以恢復原狀﹑返還財產﹑賠禮道歉為輔的賠償方式,依照可能出現的賠償情形。
二、財產損害賠償的標準
關于財產損害賠償的標準,可以作出如下的分類:
1、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賠償。
對于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行為,屬于物之失去控制,與之相適應的最好賠償是返還財產。
2、查封、扣壓、凍結財產造成的賠償。
查封、扣壓、凍結財產的,應當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應當返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國家承擔賠償責任,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3、財產已經拍賣的賠償。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財產實行違法強制措施后,如果對財產已經進行了拍賣,原物已經不存在或已為他人所有,恢復原狀已不可能,便應給予金錢賠償。對已拍賣財產的賠償,國家賠償法規定是給付拍賣所得價款。
4、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法規定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造成損害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所謂“必要的經常性”的費用開支是指企業、商店、公民等停產停業期間用于維持其生存的基本開支,如水電費、房屋租金、職工基本工資等。其中職工基本工資是按國家統一規定的勞保工資的平均數來計算的。但不賠償法人或組織在正常情況下,在此期間必定能獲得的利益,也不賠償停產停業期間的一切開支,而只是賠償必要的經常性費用,并且是賠償損失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5、財產權其他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法規定,對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所謂“直接損失”,是指因遭受不法侵害而使現有財產的必然減少或消滅。其次,除直接損失外,可預期利益、間接損失都是相對人未實際取得的利益,不能排除意外情況的發生是無法實際取得的風險。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與他人發生一些就糾紛,那么也會在發生糾紛時給他人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那么在造成財產損失后,也是需要進行相應的賠償,賠償的方式也是包括了金錢賠償、恢復原狀以及歸還財產等方式,當雙方出現了糾紛也是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哪些
財產損害賠償案件判決書
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怎么做
2021-03-20給網賭打工員工怎么量刑
2020-12-11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婚前財產分割法律怎么規定
2020-12-09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離婚時,經濟適用房如何分割?
2021-02-09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什么是保全
2021-03-03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0-12-25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拆遷補償簽了字有效嗎
2021-01-05岳陽棚戶區拆遷
2021-01-25拆遷收入如何計算繳納營業稅
2020-11-27拆遷補償安置條例
2020-11-22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試點有哪些主要內容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