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行政合同方式管理國家事務是現代國家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以較為靈活的具有彈性色彩的合同形式代替命令形式實現環境管理的目標,既符合當今社會民主觀念的要求,也能從深層次上使管理者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地位趨于平衡,從而有效提高環境行政效益。環境行政合同在我國的環境管理實踐中早已大量存在,但在理論研究上卻相對薄弱且立法也處于空白。本文立足目前國內環境法理論與實踐的現狀,對環境行政合同制度的基本內容進行探討,以期進一步豐富環境行政合同的理論,并希望對即將修改的環境保護法的完善有所貢獻。【英文摘要】Usingtheadministrativecontractwaymanagementaffairofstateisthemoderncountrymanagementtheoryandthepracticedevelopment.Bymorenimblehastheelasticcolorthecontractformtoreplacetheorderformrealizationenvironmentmanagementthegoal,alsoconformstonowthesocialdemocraticidearequirement,alsocancausebetweenthesuperintendentandthemanagementrelativepersonsstatusfromthedeepleveltendstothebalance,thuseffectivelyenhancestheenvironmentadministrationbenefit.Theenvironmentadministrationcontractalreadymassivelyexistsinourcountryenvironmentmanagementpractice,butrelativelyisactuallyweakinthefundamentalresearchalsothelegislationalsoisintheblank.Thisarticlebasesthepresentdomesticenvironmentlawtheoryandthepracticepresentsituation,carriesonthediscussiontotheenvironmentadministrationcontractsystembasiccontent,bythetimefurtherrichenvironmentadministrationcontracttheory,andhopedtotheenvironmentprotectionmethodconsummationwhichsoonreviseshasthecontribution【關鍵詞】環境行政合同;行政權;特征;可持續合同;責任【英文關鍵詞】Environmentadministrationcontract;Executivepower;Characteristic;Sustainablecontract;Responsibility【寫作年份】2007年【正文】傳統行政法以權力的行使為基本形式,單方面地給相對人設置權利義務,依靠強制和制裁方式加以貫徹執行,在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中,以其本身固有的優勢,長期占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從根本上說,命令—控制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治標,難以做到固本,只是一種外生力量。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引導培養公眾對環境法作用發揮的主動參與和實施,這才是關鍵性的。環境行政合同正是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權相對淡化及對市民社會理論修正的表現與發展結果。它將環境行政管理主體與相對人置于一種契約中,雙方針對所協定的環境行為、事項等面對面解決,有利于改善僵化的傳統管理模式,使內生變量發揮作用。在中國環境管理領域,環境行政合同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理論研究卻不多,造成現實與理論的頻繁脫節,諸多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造成實踐上的困難。一、環境行政合同概論環境行政合同是隨著環境行政法的研究而產生的,是在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以及生態政府的發展背景下發展的。其中政府的生態責任是指在生態文明時代,在責任政府的現代化背景中,政府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實質是在凸顯公民的權利與地位,是法律權利本位的表現。20世紀60年代以后,人口、環境、資源等問題成了威脅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人類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生態系統”的概念引起了特別的關注。著名環境法學家馬*聰教授認為環境、資源、國土資源是相關的概念,自然資源都具有環境屬性,許多環境要素也都具有資源屬性。環境屬性也好,資源屬性也好,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任何自然客體(環境要素)都是生態因子,發揮著特定的生態功能,遵循著共同的生態規律。圍繞生態因子的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和改善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因而具有相似的特質,從而確立了相類同的調整對象。”這種生態系統的理論,實際上是告訴我們、要求我們在行為時要立足整體的系統的觀念,環境一體化、相關聯是自然的、固有的、本質的,人為割裂、違反這種規律,以自己價值觀來對待,必然會招致報復,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進步,民眾環境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當代政府正在走向服務政府、責任政府以及生態政府的非強制性角色,由高端行政走向低角度服務,各種誘致性的行政機制逐漸的形成和完善,強調談判、協商的作用,以合作化的態度來對待環境問題。這方面,日本、美國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都已趨于完善。而我國的環境目標責任制產生在傳統的行政理念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目前的變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法賠償金額范圍
2021-03-19闡述涉外離婚程序審理的法律流程
2020-12-242020交通事故后進行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2-07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抗辯權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2021-02-21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分紅保險主要特點及購買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