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侵權行為保全
一、環境科學證據的形成
1、鑒定程序的完善。鑒于環境侵權案件的損害后果以及因果關系上認定的困難,在環境侵權案件事實認定中,鑒定結論起著決定性作用,法院對于科學證據特別是鑒定結論過度偏好。然而,在環境侵權案件中鑒定結論的效力受到其自身因素的諸多限制。目前我國并沒有獨立的第三方鑒定機構,也沒有環境污染損害大小評估機構,造成了目前的多頭鑒定、重復鑒定、鑒定結論相互矛盾等混亂局面,制度的缺失導致環境污染危害原因、后果認定的失信。如果法院僅僅依靠鑒定結論等科學證據,而輕視甚至忽略其他證據,極有可能導致不能恰當認定事實,過于依賴法律規定來推定因果關系或證明責任分配這種風險負擔機制,對司法公正必然造成負面影響,帶來負面社會效應,故有必要完善環境侵權司法鑒定制度。
2、因果關系的認定。基于環境侵權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技術性、復雜性,由原告證明其內在邏輯關系的困難,證據規則中應當將原告從因果關系證明中解放出來。在我國司法實踐經驗還不十分豐富,相關理論還不夠深入的情況下,應以平衡社會利益,確保社會正義為價值指導,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同時,要防止因果關系推定原則在環境侵權案件中的濫用。
受污染損害的受害者只要提供污染損害時的自然環境和一般概況以及有關索賠的鑒定和原始憑證。有關污染行為及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關鍵性證據由被告舉證。被告要免除責任,就必須證明他沒有污染行為或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或有法定的免責條件,否則就要承擔賠償責任。
因果關系推定原則大大減輕了受害者的舉證責任,給予其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同時也應當以公平原則給予污染者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權利,應當允許污染者舉證推翻推定的因果關系。在污染者認為自己的行為與損害事實無關時,只要其能證明成功,否定因果關系的存在,則可以不承擔侵權責任;舉證不能或舉證不足的,則推定因果關系成立,不能免除責任。
二完善支持起訴制度
支持起訴制度可以作為環境公益訴訟的補充和完善。公民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定,向有關部門、單位請求支持,或者起訴時因無直接利害關系,而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又確實發生,法院在審查起訴時應告知當事人更換適格原告。由于法院也屬于可以支持起訴的機關之列,其可以依據上述條款發出司法建議書,要求有關機關履行環境保護職能或支持適格原告起訴。環保機關作為原告提起公益訴訟,檢察機關同時出具支持起訴意見書對原告的訴訟予以支持,這就將環保機關的起訴資格與檢察機關的支持起訴職能統一起來,既是訴訟方法的創新,又未突破現行法律規定,是一種極具借鑒意義的模式。
1、支持起訴的主體。在環境侵權案件中,除受害人有權向侵權人主張權利以外,應當鼓勵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以支持訴訟的形式支持受害人向侵權人主張權利。
2、支持起訴的形式。較為理想的做法是,檢察機關應原告的申請決定是否出庭支持起訴,原告申請,檢察機關經審查后決定出庭的,也只是宣讀《支持起訴意見書》并對支持起訴的事由予以說明,不參與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人民法院必要時可以在庭審前,通過聽證程序等合法形式對支持起訴的具體事項進行確認,而在正式庭審中檢察機關則不必出庭。
三先予執行的放寬
1基于保護環境侵權受害者權益的需要,應放寬環境侵權案件中先于執行的條件,即僅須滿足“權利義務明確”和“存在緊急需求”的條件,不再要求“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等嚴苛要件。金錢給付也不應限于目前法律列舉的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等,也應當包括環境侵權損害賠償金等其他金錢款項。
四行為保全的規范
1、行為保全措施申請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通過列舉式對環境侵權中行為保全制度進行了限制性的規定。但隨著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環境保護審判實踐不斷積累和沉淀,有必要給予環境侵權責任糾紛中行為保全制度更大的適用空間。
2、行為保全申請的擔保。在環境侵權案件中,可以參照日本和美國的做法,對于訴訟行為保全,一律免除擔保責任,對于訴前行為保全,進行個案的區分和裁量,適當減輕或者免除擔保責任。對于需要提供擔保的情形,可以建議申請人購買保證保險的方式,分散訴訟成本。
3、訴訟行為保全聽證前置。在環境污染公益訴訟行為保全中,鑒于法律對行為保全申請條件的苛刻要求,以及行為保全措施對被申請人產生的直接性影響,即行為保全措施實施后,被申請人立即面臨著停止建設、停止排污、停止生產等情形,對于被申請人產生不可避免的損失。有必要在行為保全中設立聽證前置程序。聽證過程中,可以通知人民檢察院參與監督,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參與聽證,并就是否符合申請條件作出書面意見。
五完善調查令制度
1、調查令的實施程序。首先,申請人申請:申請人向法院申請證據調查令,應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申請人須為案件當事人及其特別授權的訴訟代理律師,調查人須為其特別授權的代理律師。調查令的申請須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申請調查的證據須是與案件事實有實質性聯系的書面證據;其次,法院審核:申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證據調查令之后,法院應對申請人主體是否適格、提出申請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是否具有明確的內容、所申請調查的證據是否適用調查令的范圍、被調查人是否掌握該證據材料等方面進行審查,審查完畢后應將審查結果及時通知申請人。
2、調查令的證據效力。一是時間效力:舉證期限屆滿,調查令即失效。當事人須在舉證期限內向法庭提交證據,若在此期間當事人怠于履行義務,則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二是對被調查人的效力:被調查人必須履行調查令所記載的義務,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非存在以下三種情形,調查令失效;三是依據調查令所取得的證據的效力:當事人依據法院出具的證據調查令所取得的證據,只能視作當事人為證明自己的主張而提供的證據之一,必須經過雙方當事人的質證、認證,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根據法律信息整理的一些關于環境侵權行為的法律資料,環境科學證據的形成,完善支持起訴制度,先予執行的放寬與行為保全的規范。希望環境侵權行為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愛護環境,也不要越過法律的界限,更多法律信息,請上法律網進行查詢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專利文件不能修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7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0-12-13墊付保證金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1-30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車險理賠的常見問題律師解析
2020-12-12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有什么限制
2021-03-02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