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有什么侵權責任能力
自然人的侵權責任能力是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的一部分,對自然人侵權責任能力的研究是建立在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的研究之上的。只有了解了民事責任能力才能正確認識侵權責任能力。
目前學說理論上對于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涵義之界定,大概可以分為下述五類:
第一,民事行為能力包容說(廣義民事行為能力說)。這種學說認為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或資格,它不僅包括自然人為合法行為而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而且包括自然人對其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即自然人對其實施的不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或資格被廣義的民事行為能力所包容,是民事行為能力的一個方面。此種觀點為國內眾多著述所采用,以致被認為是“通說”。?依廣義民事行為能力說,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的狀況與狹義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況及其判定標準是一一對應的。其將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的判斷標準合一,且要求責任能力也須是獨立承擔不法行為之責任的能力,更將導致民事責任具體承擔上的混亂。因為依其理論邏輯:無行為能力自無承擔責任的能力,無責任能力即不能充當責任人。據此推論:當無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而引發訴訟時,侵害人本人不應作為被告(哪怕是形式上的被告),即便其有足夠的財產,也無須從其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而概應由其監護人作為被告并承擔賠償責任。這與訴訟法上的規定是相悖的,而且對于監護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第二,侵權行為能力說。侵權行為能力,亦稱責任能力,是負擔侵權行為之責任之能力。?這種觀點認為侵權行為能力為一種獨立的民事能力,或者認為其仍屬廣義民事行為能力之一面,但均承認侵權行為能力的判斷標準與狹義民事行為能力有所差異。侵權行為能力說,將民事責任能力限定于對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在責任能力范圍之界定上失之狹窄,沒有看到民事責任能力還包括違約責任能力和其他責任能力。
第三,意思能力說。這種觀點認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是其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并且預見其違法行為結果的心理能力,亦即關于違法行為的意思能力。對于民事責任能力與其它民事能力的關系問題,這種觀點認為,民事責任能力以民事權利能力和意思能力為前提;無民事權利能力,固然談不到民事責任能力,而無意思能力也同樣談不到民事責任能力;民事責任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有共生關系,有民事行為能力者,同時也有民事責任能力,但責任能力的區分情況,與行為能力不盡相同。意思能力說之定義方式,其缺陷主要在于將責任能力等同于意思能力,從而混淆了兩種不同的能力。意思能力為人的自然能力,而責任能力則是法律賦予自然人之一種法定能力,將兩者等同,則掩蓋了兩種能力存在根據之差異。
第四,識別能力說。這是傳統民法理論及民事立法所采行的通說,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足以辨識自己的行為結果的精神能力”,?或者說是“行為人足以負擔侵權行為法上之賠償義務之識別能力”。?這里的“識別能力”,處于判斷層次上,在程度要求上明顯低于作為推理層次的“意思能力”。?還有學者以識別能力說為基礎,將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定義為:自然人能夠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并認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雖以意思能力為基礎,然而對意思能力的要求要低于民事行為能力(有識別能力即可),因此,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肯定具有民事責任能力,但具有民事責任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但是將識別能力作為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之一般標準,必然使責任能力的認定建立在逐人逐事地進行個案審查的基礎之上,在法技術上是否妥當、可行,值得商榷;以及如何對界定責任能力、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其判斷標準是有關聯但又不相同的兩個問題,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不宜直接以其判斷標準來定義,也不必在責任能力的定義中表明其判斷標準如何(如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概念中一般并不表明其判斷標準一樣)。
第五,獨立責任資格說。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指民事主體據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資格。對于民事責任能力的判斷標準,認為以意思能力為根據逐一進行個案審查,失之煩瑣,難以操行,故而以民事行為能力之有無作為判斷民事責任能力的根據,更具優點。民事行為能力狀況只應是判斷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標準而不是唯一標準,因此,民事責任能力的狀況與民事行為能力的狀況也難以一一對應;
綜合以上各種學說,我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與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并列的一種獨立的民事能力;都是法定的民事能力。民事權力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責任能力三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決定著主體人格的程度,不能相互替代或者包容。民事權利能力決定主體人格的范圍大小,行為能力決定主體人格的自由度,責任能力則決定著主體人格的完整性。權利能力是主體人格具體特性的積極一面,刻畫了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合乎法的意志、受法的意志肯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是主體人格的正面設計,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能力;行為能力是主體為了實現正態的權利能夠實施合法行為的能力,旨在滿足民事主體對權利的享受和對義務的承擔;而責任能力則是主體人格具體特性的消極一面,為主體人格的反面設計,描畫了民事主體因為參與了違背法律意志并受到法律否定的事實關系應該承擔責任的資格。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自然人有什么侵權責任能力”問題進行的解答,自然人的侵權責任能力是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的一部分,而自然人需要具備民事責任能力地,才具有承擔侵權責任的能力。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離婚誰是監護人
2021-01-04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一些基礎性的購房專業名詞
2021-02-22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什么
2020-12-30保險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05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