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損害的概念1.精神損害是民事侵權行為所導致的損害后果之一精神是與物質相對應的范疇。民事主體享有財產權和人身權,法律對財產權的保護,主要是為了維護民事主體的物質利益,而對人身權尤其是人格權的保護,主要是為了維護民事主體的非物質利益。通常情況下,對財產權的侵害導致受害人財產利益的損失,法律通過賠償損失、恢復原狀等民事責任方式予以救濟。而對人身權的侵害,產生的后果要復雜得多,常見的有:死亡、傷害(包括殘疾、全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受害人社會評價降低、精神損害等。死亡可能使死者的近親屬產生精神損害;傷害可能使受害人本人和其近親屬產生精神損害;社會評價的降低也可能使受害人產生精神損害。2.精神損害:受害人的自身感受和外在表現精神損害常常表現為受害人反常的精神狀況,如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疼痛。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自身感受為哀傷、懊惱、悔恨、羞愧、憤怒、膽怯等。在外在表現方面,受害人會出現異常的精神狀況,如失眠、消沉、冷漠、易怒、狂躁、遲鈍等,嚴重的會出現精神病學上的臨床癥狀。這樣的反常狀況對于受害人來說是不利的,是一個正常的人所不愿意發生和不愿意接受的。3.精神損害在民法上的特定含義人們在許多情況下都會產生反常的精神狀況,法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任何情況下產生的任何程度的精神損害都予以救濟,而只是對特定條件下達到一定程度的精神損害予以救濟:由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和其他相應的民事責任。因此,“精神損害”是一個有特定法律意義的概念,而不同于醫學上的精神損害或者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談論的一般的精神方面的不快。法律對精神損害的界定通常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1)與他人侵權行為的關系;(2)精神損害的嚴重程度;(3)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與侵權行為法的其他制度和民事責任方式的協調。4.精神損害的主體限于自然人精神現象為自然人所特有。精神損害僅發生在自然人受不法侵害的情況。法人有一些人格權,但是沒有自然人所特有的心理和精神現象,也當然不存在精神損害問題。但是法人的人格權受到損害時,法律也規定予以救濟。這主要是為了維護法人的物質利益,而不是維護其精神利益。5.精神損害的定義基于上述認識,筆者認為,精神損害是侵權行為法所認可的,與財產損失、死亡、傷害、社會評價降低等相并列的,侵權行為作用于受害的自然人的人身權(尤其是人格權)所導致的精神方面的不利的反常狀況。侵害自然人的財產權,是否可能導致其精神損害呢?我們的回答是可能的,但是一般不需要用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加以救濟,而可以用財產法律制度加以救濟。鑒于實際生活中的“精神損害”的廣泛性和不確定性,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任何情況下產生的任何程度的精神損害都予以賠償,而只能對法律認可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二、法律對精神損害的確認1.法律史上的觀察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民法理論和民事法律法規都否認精神損害,尤其不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自然人的人格尊嚴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也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賠償的。這一理論來自早期的資產階級思想和民事立法,后來為蘇俄民法所推崇,并為我國50年代民法理論所接受。雖然我們也同樣堅定地認為,人的人格尊嚴、生命、健康等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錢可以交換的,但是一旦侵權行為發生之后,一定數額的金錢賠償也許是我們迄今為止的法律智慧所能找到的最重要的救濟方法。我國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從調整民事關系的實際出發,在一定程度上確認了精神損害及其救濟制度。無獨有偶,俄羅斯國家杜馬1995年12月22日通過的《俄羅斯民法典》(第二部分)更是以專門章節(第59章第4節)規定了“精神損害的補償”。綜觀當代各國民法或侵權行為法,幾乎所有國家(地區)都規定了作為侵權行為后果之一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網站未經允許提供下載違法嗎
2020-11-25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23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怎么走出車險理賠誤區
2020-11-22按揭車保險怎么買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