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不屬于結婚彩禮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了彩禮在一定條件下予以返還的處理原則。在司法解釋中作出這樣明確規定顯然是基于我國鄉村普遍存在的彩禮習俗的現狀,是一種務實性的司法妥協。
由于司法解釋中引用的“彩禮”是一個非法律概念,在處理彩禮糾紛的司法實踐中首先應正確理解把握彩禮的實質涵義。
根據彩禮的目的性,在實踐中對以下行為不能認定為彩禮:
1、男方或其近親屬為取悅對方所為的贈與。
2、男女雙方戀愛期間男方為表露情感所為的贈與。
3、男女雙方或其近親屬在共同消費中由男方支付的費用。
4、男方及其近親屬與女方及其近親屬禮節性交往時的贈與。
5、借婚姻索取財物、騙取財物的行為。
彩禮與贈與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把彩禮與婚前贈與混淆起來,但是兩者之間有這很大的區別。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彩禮的含義有著嚴格的限制,而并非任何的贈與都可稱之為彩禮。根據上海高院關于適用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若干問題的解答(二)中對彩禮的規定,?“彩禮”,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必須是基于當地的風俗習慣,為了最終締結婚姻關系,不得已而為給付的,其具有明顯的風俗性。因此,人民法院對于當事人訴請返還彩禮的條件,應當首先根據雙方或收受錢款一方所在地的當地實際及個案情況,確定是否存在必須給付彩禮方能締結婚姻關系的風俗習慣,否則只能按照贈與進行處理。 根據上述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區分彩禮與贈與,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贈與對方財產性利益時是否基于當地的風俗。
2、是否是以締結婚姻關系為目的。
3、財產性利益是否為不得已而給付的而婚前贈與可以分為婚前附屬條件的贈與和婚前不附條件的贈與。婚前附條件的贈與是指以締結婚姻目的為前提條件而向對方贈與,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婚姻關系無法締結,即使贈與的財產性利益已經交付給對方,贈與的一方仍然可以要求返還。但婚前不附條件的贈與恰恰相反,一旦財產性權益已經交付便不能要求返還。
如果不認為是結婚彩禮,但最終雙方都沒有結成婚,這時候彼此就它的性質跟返還有糾紛時可以先問清楚怎么樣解決。不屬于結婚彩禮又希望能夠追回該怎么樣去做時,律霸網上有許多律師能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如何賠付
2020-11-19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1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保險的基本原則有什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