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該怎么認定
動物致人損害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
1、須有動物致人損害的行為。
2、須有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包括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人身損害是指受害人因動物致害行為引起的致傷、致殘或致死;財產損害是指動物致害行為引起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動物致害行為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符合精神損害賠償的條件的,受害人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對因動物致害行為引起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的賠償可以適用損害賠償的一般規定。
動物致害行為導致的損害事實除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的事實外,還包括飼養的動物造成的危險或妨礙,比如飼養惡犬而任其四散游走,危及周圍民眾的人身安全的,周圍民眾得以受害人的身份請求人民法院責令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排除妨礙或消除危險。
3、動物致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動物致害行為可能是損害事實發生的唯一原因,也可能是損害事實發生的多個原因之一。對于動物致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是否成立的問題,可依相當因果關系說的標準加以判斷。
4、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主觀上有過錯。
對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法律賦于他們有嚴格管理動物的義務。凡動物致人損害,即推定其疏于管理,表明他們對動物致害行為主觀上有過錯。只要存在以上四個構成要件,同時不存在免責事由,動物的飼養人或管理人都應當承擔動物致害責任。
被狗咬傷如何索要賠償
我國法律有動物侵權的相應規定,您可以依照下面的內容,向狗的相關負責人索要賠償。
(一)關于被狗咬傷如何賠償的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127條有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法》第七十八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從本條規定來看,我國動物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本條表明,如果受害人故意,則免除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責任。如果是重大過失則減輕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責任,如對馴養動物投喂行為造成損害,則受害人就屬于重大過失,如是家養動物則屬于一般過失。
第七十九條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解讀本條應當注意的是,1、“違反管理規定”不意味著就要承擔民事責任,而“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才是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2、依照最高法院書籍的意見本條主要是針對動物進入公共場所而言。3、如果已經盡到“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還是造成他人損害,到底是否承擔責任。依照動物傷人的無過錯原則,似乎還要承擔責任。但是依照民法解釋學反對解釋規則,應當不負責任。楊*新教授贊同后一種意見,本人持反對意見,因為如果動物傷人,就可以推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4、本條是否適用過失相抵,很多人有疑慮,本人認為,應當可以套用上一條的規定。
第八十條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條關鍵在于能否適用過失相抵,最高法院書籍明確表態,本條是對管理規定的嚴重違反,其過錯等同于故意,不適用過失相抵,甚至受害人故意也要賠償。
本人反對這一意見,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何況第七十八條是一條總則性質的規定,應該是在適用過失相抵時,酌情加重侵權人責任。
第八十一條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本條歸責原則采取的是過錯推定原則。
第八十二條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一旦回歸野生狀態,則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不應當承擔責任。
第八十三條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由于動物損害責任的歸責原則屬于無過錯責任原則,所以本條就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28條的第三人侵權的一般規定。而是采取不真正連帶規則。注意,第三人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
第八十四條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二)被狗咬傷賠償的范圍
依據第119條關于“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的生活補助費等費用。”被狗咬死應該有狗的主人賠償,賠償范圍包括所有的損失,包括打狂犬病疫苗和球蛋白的錢,其他醫療費用,被撕咬壞的褲子的錢,如果還有其他后續治療費用的,后續醫療費用也要他們賠償,就醫的交通費、餐飲費,營養費。等等,這些東西都以發票為準,注意保留發票。應以實際發生的損失索賠,比如: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等;因精神蒙受痛苦,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具體數額可以自行斟酌確定。
在實踐中,對損害后果的計算,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動物致人損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因為采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賠償額通常是受到限制的,而且原告不得主張“懲罰性賠償”;
2、有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往往忽視可得利益的喪失以及致殘的賠償;
3、對賠償數額的確定,應考慮到經濟發展、物價不斷上升等因素,克服目前賠償額偏低的狀況;
4、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賠償,應參照受害人近期的收入以及與其同等能力或受同等教育者的收入;
5、對于受撫養者生活費的確定,應達到當地居民的平均水平或民政部門的救濟標準;
6、對于一些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發現的潛伏性疾病(如狂犬病),受害人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后的訴訟時效期間內仍然可以提出法律救濟的請求。
動物范圍的界定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構成動物致害責任的動物,其范圍僅限于飼養的動物。從外延上來說,飼養的動物不僅指人工喂養的家畜、家禽等,還應包括馴養的野獸、以人工放牧方式養殖的動物等等。判斷“動物”是否為飼養的動物,可以適用以下三個標準:
1)被判斷的“動物”是否具有動物的本質屬性?不具有動物的本質屬性的,不應當認定為動物。
2)飼養人或管理者對動物能否具有適當程度的控制力?
3)動物是否為特定人所有或占有?通常,飼養的動物,不問其被飼養的目的、用途為何,亦無論飼養行為為非法或合法,均屬之;飼養的動物在逃逸、迷失期間,仍應視為飼養,但已回復野生狀態者除外。處于野生狀態的動物(包括自然保護區中的動物),因任何人對其都不享有適當程度的控制力,不屬于飼養的動物。但森林公園的動物,盡管其處于半野生狀態,但通常由國家進行投資和管理,并準許游人觀賞,應當視為飼養的動物。微-菌本身不具有動物的本質屬性,不應當被視為飼養的動物。因他人培殖的微-菌受有損害,符合高度危險作業致害責任的構成要件的,構成高度危險作業致害的侵權行為,作業人應當承擔高度危險作業致害責任;否則,屬于一般的侵權行為,按侵權行為法的一般規定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該怎么認定”。動物咬人的事件一般發生在公共場合,大家都帶著自己的寵物出來散步的時候,容易咬傷人,動物咬傷人之后,動物的主人是要負責的,這是法律規定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索賠技巧有哪些
2020-12-09醫療事故鑒定陳述書怎么寫?
2020-11-14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除了有保護和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之外,主要還有哪些責任
2020-12-07杭州個體戶食品超范圍經營如何處罰
2021-01-15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商標證書沒下商標可認轉讓嗎
2021-03-02房屋贈與后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0-12-09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商業銀行可以自行確定存款利率嗎
2021-03-05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