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吳先生是一位八零后“網購達人”,今年3月,吳先生在某網上購物商城中找到了某旗艦店銷售的原裝進口的臺灣茶葉,見是原裝進口,吳先生進店查看了證書及產品詳情后,一次性買了49罐,共消費6800元。誰知,等收到這茶葉時,卻讓吳先生傻了眼:“我打開包裝發現茶葉上什么中文標簽都沒有,也沒有衛生證書,像這種進口的東西都應該有一個出入境檢疫檢驗的證書的,它里面什么都沒有,連生產日期都找不到,我感覺它是違反了法律規定。我幾次找買家協商退貨,客服都以茶葉已經開封為由拒絕,也從來不回應任何賠償的要求,而且態度很差……”看著這數量不小的茶葉,吳先生感覺自己是上當受騙了,找到網上賣家的信息后,隨即將該茶葉公司告上了法庭。
庭審時,吳先生也帶上了這些“三無”的茶葉以及網點開具的發票,要求退回所付款項并支付十倍的賠償金,共計7.5萬元。而被告公司負責人卻辯稱茶葉無中文標簽才說明它是原裝進口的,但當法官問到進貨渠道時,該負責人卻支支吾吾。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該公司的做法顯然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但是并不是所有涉及食品的糾紛都可要求“假一賠十”,因此法官也對雙方進行了調解,最終達成協議:除去已拆封的兩罐茶葉,其余的都以原價退款,該公司也同意支付吳先生補償款,合計3.3萬元。吳先生在法院的幫助下維護了自己的權益,但是這也給吳先生提了個醒:網購時還是要謹慎地對產品的真偽以及商家的信息進行甄別,以免上當受騙。
【法律解讀】網購到三無產品怎么維權?
針對網購維權,省消協相關人士表示,新《消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小編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尤其是食品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其是否具備一些應有的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一些相關證書等等,特別是在網購時, 也要對產品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鑒別。一旦發現有違規商品,可以向商家索要賠償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遭拒絕,要敢于提起訴訟,維權的同時,也能對商家起到監 督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決定和股東會決議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詐騙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立案嗎
2021-03-06政府采購質疑程序
2020-11-206根肋骨骨折與工傷鑒定等級是怎樣的
2020-11-24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理具有何種職權
2020-12-21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如果公司倒閉怎么賠償
2020-11-23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