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丈夫李某與妻子楊某,是在10前走進婚姻殿堂的。隨著事業有成,李某逐漸嫌棄楊某,終日在外拈花惹草、吃喝玩樂。但楊某沒有過錯,加之怕招來“陳*美”的罵名,影響自己的形象和仕途,李某雖有心離婚再娶,但又不敢提出。為迫使楊某先提出離婚,造成自己也是迫于無奈的假象,李某一方面,故意不與楊某溝通,對她不理不睬、視而不見,即使說上一兩句話,也是言語攻擊、暗藏威脅;另一方面限制楊某的生活范圍,動不動無中生有,制造“黃色新聞”,再則有意早出晚歸,即使在家也無端挑剔,委過于人。甚至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李某不與楊某過夫妻生活。冷漠、疏遠、壓抑、怨恨、敵意,使楊某慢慢對李某失去了感情,但為了那個徒有虛名的家及考慮到孩子,她并不想離婚。所有這些引起了楊某的同事、喪偶男士鐘某的同情、理解,隨著交流、幫助的增多,倆人之間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2007年4月,倆人暗暗同居。6個月后,李某通過跟蹤,將正在親熱的楊某、鐘某逮了個正著。于是,李某以受害人的身份訴請離婚,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分歧】
就本案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楊某與他人同居被當場抓獲,她本人也不否認,《婚姻法》第46條明確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要求賠償。”楊某支付精神損失費。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不應支付精神損失費。
【管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雖是賠償和多分財產的法定理由,但關鍵是獲取的一方必須是“無過錯”,導致離婚責任是另一方的行為所致,并不能單純地以是否與他人同居來劃分。盡管楊某與鐘某同居是錯誤的,但它是發生在夫妻感情破裂之后的無奈,并沒有對此前的夫妻感情造成威脅。相反,李某行為的危害卻大于楊某,是一種導致離婚家庭“冷暴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條指出:“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所稱的‘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它可以是動“粗”,也可以是其他手段。針對的可以是肉體,也可以是精神;后果只要是“一定”。換言之,配偶一方故意冷漠、藐視、無視對方,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精神受到一定傷害,即“冷暴力”也是家庭暴力。本案中李某之舉正與之吻合。
1、李某在客觀上已實施不與溝通、百般刁難,甚至三年不與楊某過夫妻生活的極端行為,將自己應盡的義務當作隨心所欲的權利來行使,盡管沒有武力,但極大地傷害了楊某的同居權利和其他權利,時間之長、程度之大,當屬上述“其他手段”。
2、李某對造成夫妻感情破裂有客觀上的直接故意,他明知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楊某無法忍受并傷害夫妻感情,導致離婚,卻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出現的后果也正是他的目的所在,主觀惡意明顯。同樣,楊某與鐘某同居,只不過是這種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李某以此為借口,僅是為了獲取“受害者”的身份,怕背上“陳*美”的罵名。
3、楊某已受到傷害,至少也是“一定傷害”。多年生活在冷漠、疏遠、壓抑、怨恨、敵意、無夫妻生活的環境中,精神上必然受到摧殘,楊某之所以沒有爆發,只不過是為了維持家的虛名和愛護孩子,但沒有爆發并不等于沒有傷害。楊某與鐘某暗暗同居,是對其所受傷害的補償或報復,對原由的夫妻感情不存在妨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股東可以當法人代表嗎
2021-02-11交通事故訴訟擔保人是律師嗎
2021-01-02婚前貸款買房,離婚房產怎么分配
2021-01-21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工傷和第三方賠償可以同時嗎
2020-12-13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拖欠農民工工資之后的經濟怎么補償
2020-11-15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當心!保險代理人的五句話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流程是什么
2020-11-28安置房的公攤面積比拆遷的原房屋公攤面積大合理嗎
2021-01-29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產權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