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只履行了部分怎么賠償(《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合同依法成立后,當事人只履行了部分合同的,屬于違約的情形,依據造成的實際損失和履行合同后可獲得的利益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損害賠償的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二、合同不完全履行的構成要件
債務人的履行行為構成不完全履行,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須有履行行為
不完全履行的基本條件就是債務人有履行債務的行為,如果沒有履行行為,則可能構成履行不能,而不會構成不完全履行。還需注意的是,債務人的履行行為,是指以履行債務為意思的行為;與履行債務無關的行為造成債權人損害的,不屬于加害給付,屬于一般的侵權行為。
2、須債務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債的內容
債務人履行債務應以滿足債權人的利益為目的,同時債務人的履行行為也不能給債權人帶來損害。這是法律對債務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不完全履行的場合,債務人違反了此義務,沒有按照債務本旨履行債務。債務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債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履行的數量上不完全,標的物的品種、規格、型號不合乎規定或標的物有缺陷,加害給付,履行方法上的不完全以及違反附隨義務的不完全履行。
3、須可歸責于債務人
可歸責于債務人,是指債務人對其履行債務所造成的對于債權人的損害,未盡相當的注意。在瑕疵給付中,無論債務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者過失,只要其交付的標的物有瑕疵,債務人即應負責;在加害給付,因其系債務人的履行行為造成債權人的其他利益的損失,故應以債務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過失為要件。但對于債務人的故意或過失,債權人不負舉證責任,債務人須證明自己主觀上沒有過錯時,才能免于負責。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條?【損害賠償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依法成立后,當事人只履行了部分合同的,屬于違約的情形,依據造成的實際損失和履行合同后可獲得的利益賠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冷暴力能否要求損害賠償
2021-03-06工作時間摔了一跤算工傷嗎
2020-12-11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質押的股份能夠凍結嗎
2021-03-17個體診所助理醫師獨立執業如何處罰
2021-01-13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逃逸怎么處罰
2021-03-03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婚姻背叛的法律規定
2020-11-23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4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