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犯罪主體
1、未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無刑事責任能力。
2、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對八種犯罪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應負刑事責任。
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量刑:
①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②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3、已滿16周歲:應當負刑事責任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能力:
1、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①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①當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醉酒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事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必然或可能發生,即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即放任危害結果發生。
犯罪過失: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應當認識到,但沒有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2、過于自信的過失: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輕信能夠避免,即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3、不可抗力: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4、意外事件:沒有認識到,也不能夠、不應當認識到危害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三、刑事犯罪客體
指為刑事法律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四、刑事犯罪客觀方面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
“不作為”行為構成不作為犯必須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并且: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這種義務一般指由憲法、法律和其他法規所規定并為刑法所認可的義務,任何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人都必須履行這種義務;
2.職務或業務上要求承擔的義務;
3.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
4.基于法律行為承擔的義務。
對于刑事案件,一個人一旦涉及刑事犯罪,被逮捕后,這個階段家屬是見不到人的,想幫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見到他人了,因為不管是再親的人,都不可能找到他干的所有事,他自己做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想幫他的先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個只有他本人自己清楚,你說你人都見不到,在外面一味的找關系有啥用呢,即使你花了很多錢找了很多關系,在證據面前也是沒有一點力量的,所以這個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去見到人。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什么是走私核材料罪,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搶注合法嗎
2021-03-05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經紀業務產生的法律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2-02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