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為認定犯罪預備提供了一般標準。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標準來認定犯罪預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三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二)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種錯誤,可以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加以解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傊谡J定犯罪預備時,正確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才能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還必須把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區別開來,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隨行為、守候行為或尋找被害人的行為等,到底是預備行為還是實行行為?對此,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這些行為的性質基本上還是為進一步實行犯罪制造條件,不能認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應視為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不交物業費怎么辦
2021-01-09破壞軍婚罪有哪些什么處罰
2021-02-16公司股權變更后多久可再次變更
2021-01-312020最新交通事故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31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撫養費數額如何確定,撫養費包括哪些費用
2021-01-20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