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為了圖方便直接免去了簽合同的步驟,但是雙方沒有合同作為保障勞動關系的依據,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就會出現難以認定勞動關系的問題,但其實除了用合同來維系勞動關系以外,還存在一種事實勞動關系。那么,事實勞動關系法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事實勞動關系法的構成要件
首先,已經存在勞動行為。勞動關系的對象指向的是勞動行為,該行為的形成、存在以及終結是形成勞動關系的重要標準。只有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通過支付相當的體力和智力,完成用人單位布置的工作內容,創造了勞動成果,并歸用人單位所有,才意味著勞動者已經向用人單位讓渡了自己的勞動力使用權,提供了有償勞動,從法律上形成一種勞動關系。否則,既無口頭約定又無實際付出勞動,不可能形成勞動關系。因此,已經存在勞動行為成為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同案例2所涉及的,被告在原告所在單位已經存在事實的勞動行為。
其次,已經形成了從屬關系。一般來說,這一類型的案例中的都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進行特定的生產工作,將人身自由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歸用人單位支配,服從勞動分工和工作安排,遵守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和監督,并從用人單位處獲得勞動報酬和有關福利待遇。因而,在一定時期內,勞動者從屬于用人單位,兩者形成一種穩定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這是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沒有形成這種特殊的從屬關系,則不構成事實勞動關系,甚至也不構成勞動關系。 [viii]
第三,默認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說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著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這種合意或是通過行為默認或是通過口頭約定而成的,雙方存在的從屬關系的事實在客觀上等同于雙方當事人間已經存在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只有雙方都對該勞動行為以及從屬關系以默認的方式接受或不排斥的情況下,才能認為已經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
第四,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如前所述,在事實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條件和規定的勞動標準,勞動者提供有償勞動,兩者之間存在概括的意思表示,或通過行為默認或通過口頭約定而形成的。因此,從法律上看,事實勞動關系具備了主體、內容和意思表示3個要素,雙方之間形成了勞動關系,只是未形成書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這也是事實勞動關系區別于勞動法律關系之所在,是其構成要件之一。
總的來說,事實勞動關系就是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前提下,員工已經是在單位開始工作并獲得了單位給予的工薪報酬,單位與員工根據各自的意愿而產生的一種關系。只要有這層關系存在,即使沒有合同法院也會認可員工與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證可以增加借款合同法律效力嗎
2021-01-03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有哪些
2021-02-13緩刑期間能否競選村委會成員
2020-12-11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防范利用互聯網支付洗錢的建議
2021-02-13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結果幾天出來
2021-02-12訴請解除合同可以撤回嗎
2021-01-22房子保全后多久失效,還可以續保嗎
2021-02-19房產抵押手續
2021-01-22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足療店員工賣淫老板不知情有責任嗎
2020-11-20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租房人拆遷怎么安置住房
2020-12-27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