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純的過失犯罪有哪幾種
1、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前提是行為人能夠(應當)預見。應當預見的內容是:法定的危害結果。
2、過于自信的過失:已經預見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的心理狀態。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有認識的過失,而疏忽大意是無認識的過失。
3、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相同:兩者都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區別:(意志上)間接故意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結果的發生符合行為人的意志,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結果的發生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認識上)間的主觀上考慮避免結果的發生,客觀上也沒采取的措施;過于自信過失則考慮到可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用語上),一個是明知,一個是預見。
1)過失的認定:
1、認定疏忽大褐的過失應當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2、認定過于自信的過失:不能將合理的信賴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不能將遵循了行為規則的行為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二、犯罪故意的種類有哪些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認識因素: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明知自已行為的內容與危害性質、明知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某些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意志因素:希望這種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放任。
3、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的區別:兩者的認識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為必然發生的危害結果也可以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而間接的只能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
4、間接故意的發生:一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的意圖而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二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
1)、故意的認定:
1、要將犯罪故意與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區別
2、要將犯罪故意與單純的認識或者單純的目的相區別
3、要將總同與分則的明知相區別
4、要將俁理推定與主觀臆斷相區別
我國的辦案機關應根據這類犯罪嫌疑人的具體犯罪過程和犯罪結果,對這類案件進行相應的處罰,確保相關的案件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犯罪人員如有悔過、自首、賠償等行為的,我國的辦案單位可以減輕對這類人員的處罰。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嗎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執法行政復議機構是哪幾個
2021-02-13質押條款是否可以取代質押合同
2021-01-03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強制執行撤銷要多久生效
2021-01-03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單位公款打入私人賬戶會被判嗎
2020-12-19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同一塊地有兩個承包合同,哪個合同有效
2021-03-04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