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在于勞動者確定勞動關系后,一般會用簽署勞動合同的形式確地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在勞動合同中,會寫明解除勞動的事項,在出現這些事項后,即發生勞動關系解除的結果,繼而需要辦理解除勞動關系的手續。那么,解除勞動關系去哪辦理?
一、解除勞動關系去哪辦理?
勞動合同解除、終止時,用人單位應在3日內向勞動者出具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并將《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或《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直接送達給勞動者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共同居住成年直系親屬簽收,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以掛號查詢回執上注明的收信日期為送達日期。勞動者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無法送達的,可采取公告送達,通過市地級以上新聞媒介通知,自公告發布之日起30日,即視為送達。
勞動者轉為失業的,用人單位應在7日內將失業人員名單和檔案移交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勞動者失業后,應在解除、終止勞動合同之日起30日內到戶口所在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
二、如何解除勞動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原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也指出: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須征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原勞動部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的第 4條明確規定了賠償的范圍: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政審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在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開具解除勞動關系證明,然后直接送達給本人即可,故而不存在解除勞動關系去哪辦理一說,只要解除證明送達勞動者手中,則發生解除的效果。解除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需要根據職工的工齡,以及其他的情況,支付職工相應的經濟補償金。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確認勞動關系時能否一并訴請雙倍工資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4誣陷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8農村房屋土地使用證沒有該怎么辦理
2021-01-22婚姻法離婚損害賠償
2020-11-29打官司不肯付款怎么辦
2021-03-18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虛擬股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5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財產保險索賠申請書是怎樣的
2021-02-13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