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制
是指人們在一定社會制度下擁有土地的經濟形式。它是整個土地政策的核心,是土地關系的基礎。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這五種社會生產方式,同時也是五種土地所有制,此外,還存在著幾種社會經濟制度下共有的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以及一些過渡形態的土地所有制。這些不同種類的土地所有制,按照社會性質可以分為兩大類:公有制和私有制。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土地屬氏族或村社成員共有)和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土地歸國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屬于公有制。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屬于土地私有制。
我國現階段的農村土地所有制主要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制。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所有權是殘缺的,土地所有權是不能自由交易的,只能通過征收這種方式來轉化為國家所有。
土地國家管理手段:
1.立法手段。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是國家管理土地的意志的具體體現,也是國家有關部門管理土地的法律依據,對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及其他人具有強制性,例如我國199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經濟手段。國家通過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征收土地稅費、開放土地市場等形式,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與使用,并集中土地開發建設的資金。
3.技術手段。土地調查、土地信息與土地評價等是土地管理的技術手段,是一項為土地管理提供土地面積、類型、質量、分布、價格和權屬情況的基礎性工作。
4.行政手段。土地的登記和分類統計是一種行政手段。土地登記是對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權屬及其變動的登記,是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依據。土地分類統計是在土地調查、登記的基礎上,對土地權屬以及土地類型、面積和質量的分類統計,為國家管理土地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5.司法手段。土地管理部門協同政法部門,對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察,以保證有關土地法律、法規的實施,是國家管理土地的一項重要手段。
6.教育手段。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國土觀念、生態平衡觀念,普及土地管理與利用的法律、法規知識。與此同時,加強土地科研和干部培訓,提高土地管理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素質,是加強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方接到交警通知要求來調解對方不來怎么解決
2020-12-12無編碼的公章是否有效
2020-11-21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如何確認
2020-11-13把人撞了多久才負刑事責任
2021-03-23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買賣合同是否可以對抗贈與合同
2021-03-06代書遺囑的效力分析
2021-03-19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不離婚房產公證給一方有效嗎
2020-12-22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車撞了保險公司要肇事者賠償嗎
2021-02-23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