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承擔的責任有嗎?
有的;刑法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條件有哪些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根本否定態度。
2、行為必須發生了危害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為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由于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只有特定結果發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明確規定。
三、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綜合上面所說的,過失犯罪的處罰一般是因自己的大意而犯的過錯,對于此行為,只要觸范了法律的條款,那么必定就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對于在處理的上面也會按照實際的案件情況來進行辦理,最主要的就是讓違法者付出相應的代價。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過失犯罪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司法部發布《五不準》通知的內容
2021-02-21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合同中的哪些免責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2020-12-26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保險公司定損太低,該怎么辦
2020-12-06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公租房拆遷,國家有統一的補償標準嗎
2021-02-23門面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09征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委托書樣本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