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但是結果發生了會承擔刑事的責任嗎?
犯罪中止結果仍然發生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實施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所謂著手,就是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罪構成要 件的行為是由刑法分則規定的,因此確定某種行為是否屬于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應當以刑法分則為依據。但由于刑法的規定只是抽象的、原則的,因而在確定 某種行為是否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時,還必須結合各個具體案件的不同特點來考慮。例如,持刀殺人、當行為人未看到被害人以前,很難說已著手實行殺人,投 毒殺人,就不需要親眼看見被害人,只要開始將毒藥放入被害人的食物時,就是著手實行殺人。盡管如此,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還是可以概括出如下特點:
1、開始侵害犯罪客體;
2、行為本身能夠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沒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出現,而讓它無阻礙地發展下去,該種犯罪就會完成。
(二)犯罪未得逞
對此,我國刑法界有不同理解:
1、犯罪目的達到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沒有達到犯罪目的。
2、犯罪結果發生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沒有發生法定的犯罪結果。
3、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為沒有完全具備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筆者同意最后一種觀點。因為它與犯罪既遂的概念相對應,并且能適用于結果犯、危險犯以及目的犯等各種犯罪。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所以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違背犯罪分子本意,使其客觀上不能完成或主觀上感到不能完成犯罪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
1、行為人本身以外的實際障礙,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2、行為人本身缺乏完成犯罪的能力,如體力不濟、經驗不足等。
3、行為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如果認為危害結果已經發生而離開現場,實際上危害結果并未發生等。
綜合上面所說的,犯罪中止就代表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停止了犯罪,但是所產生的危害結果已經發生,那么就意味著自己同樣會為自己所犯的罪承擔法律的責任,所以,執法人員在處罰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情況來,確保違法者可以受到應有的懲罰。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否有時間限制
犯罪中止量刑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庭前調解后反悔怎么辦
2021-01-12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誤工費賠償需要什么證明材料,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0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私建房屋拆遷會補償嗎,哪些不賠償
2021-01-30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