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犯罪未遂判刑嗎?
未成年人犯罪未遂一般是不判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稱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應當負刑事責任,稱不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于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 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二、未成年犯罪的處理原則:
1、從寬處理的原則
2、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所謂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如果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即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也應適用本條規定。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它關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于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3、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象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4、分案處理的原則
刑事案件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的話,必須要從未成年人的年齡上進行區分,如果所謂的未成年人還不滿14周歲,不管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既遂,都是絕對不會判刑的,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也只有做出一些性質極其惡劣的犯罪活動才會被判刑。
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未遂可減輕刑事處罰嗎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約定金協議怎么寫
2021-03-09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追索勞動報酬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2-03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車險理賠的常見問題律師解析
2020-12-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