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制定不僅僅是為了對其進行關押拘留,其實還有一點,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們在獄中接受教育改造,也就有減刑一說,有些犯人會在刑期減刑后發現新罪,這種事并不少見的,對于檢察院來講,都是根據現有的材料證據進行判決,而發現新罪后,會將新罪與原來宣判的罪并處,只要證據確鑿,都是可行的。
一、減刑之后發現漏罪怎么辦
減刑之后發現原判決宣告前罪犯還有其他罪未判決的情形,即減刑之后發現有漏判之罪的,對發現的漏罪與原判之罪依照刑法第70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應當說是無疑問的,問題是對漏罪所判處的刑罰,是與減刑之前的原判刑罰合并處罰還是與原判刑罰經減刑之后所確定的刑罰(即有的稱之為減刑之后的原判刑罰)合并處罰。將漏判之罪的刑罰與減刑之前的刑罰合并處罰,較之與減刑之后的刑罰合并處罰,所得的合并處罰結果可能會有的不同;甚至差距懸殊,這兩種不同的合并處罰方式及其結果,實質上源于如何看待減刑裁定的法律效力以及如何理解和把握減刑的實質性或根本性適用條件,質言之,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在刑罰執行過程中對罪犯適用減刑之后,發現其在原判決之前有漏判之罪的可否依一定程序撤銷減刑裁定。
如果認為減刑之后發現有漏判之罪時應撤銷減刑裁定使減刑裁定在法律上歸于無效的,便會選擇前一種并罰方法,如果認為減刑之后雖發現有漏罪但不足以此而撤銷減刑裁定的,便會選擇后一種并罰方法。對此問題我國刑法學界探討不多,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此種情形下,應該首先依法定程序將減刑裁定予以撤銷,其次再適用刑法第70條的規定,將漏判之罪的刑罰與原判決減刑之前的刑罰依先加后減的規則進行并罰,決定應予執行的刑罰,其理由主要是:適用減刑的實質性或決定性條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而悔改表現和立功表現應是統一的,即立功表現應以悔改表現為必要前提,故在減刑之后發現減刑之前有漏判之罪,則足以表明被減刑的犯罪分子不符合適用減刑的實質性條件。對于不符合減刑實質性適用條件的減刑裁定應依審判監督程序撤銷,使減刑的效力歸于無效,因而,漏判之罪的刑罰只能與減刑之前的刑罰實行合并處罰,這樣也可以避免輕縱罪犯的結果。
二、減刑的適用范圍
自由刑
關于減刑的適用范圍,就中國的刑法而言,所說的減刑主要針對的是少數幾種自由刑的減免,尚未涉及權利刑、財產刑、生命刑的減免。
死緩
死緩兩年期滿后的處理不應屬于減刑范疇。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下稱死緩)在兩年期滿后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處理方法,不應列入探討的減刑之中。理由是:
一、死緩在兩年期滿后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處理方法,是刑法規定的必然處理方式之一。死緩即生命刑的緩期執行,“實際上指死刑緩期執行的執行,核心內容是死緩考察的執行。”死緩并不是獨立的刑種,它是死刑的一種執行方式。兩年的考驗期,是否有故意犯罪,是否執行死刑的標準。而沒有故意犯罪,兩年期滿后,根據其表現,減為無期徒刑或者相應刑期的有期徒刑,則是法律規定的必然結果。而要探討的減刑,雖然在服刑罪犯具有重大立功表現時,減刑是應當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否應當裁定減刑,減刑的幅度是多少,卻是或然的。
二、判處死緩的罪犯,在兩年期滿后被減為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自此以后的減刑問題,則與所探討的減刑是一致的。這一點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0月28日頒布的《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的規定得到證明,“根據刑法第五十條的規定,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死刑緩期執行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二年(不含死刑緩期執行的二年)”。判處死緩的罪犯在兩年期滿后減為無期徒刑,與第一次判決即為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實際執行的最少刑期上還是有所差別的,前者為不得少于十二年(不含死刑緩刑執行的二年),后者根據刑法第七十八的規定為不得少于十年。(此處應與內容部分表述相同,即根據《刑法》修正案(八)減刑以后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人民法院依照本支第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后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附加刑
附加刑一般不應適用減刑。基于刑法主要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
減刑相關圖片 ,而有些刑罰種類的變更,在某種程度上,對罪犯執行刑罰的影響力并不是很大,或者說,對解決犯罪人的刑事責任問題沒有多大的影響力。雖然罰金和沒收財產都具有刑事懲罰的性質,但卻遠沒有判處自由刑的刑罰那么嚴厲。同時,根據刑法的規定,附加刑也要比主刑的適用范圍窄,這一特征證明了主刑在適用上的廣泛性,附加刑中除了剝奪政治權利是有一定的期限,罰金可以分期限繳納以外,其他的刑種基本上是一次執行完畢的。對于一次性就可以執行完畢的刑罰,再因為特定的法律條件,在極短的時間內予以減免,既不合情理,也顯得法院的判決不夠嚴肅。因此,對于期限性不明顯的刑罰以及威懾力本來就不是很強的刑罰,比如緩刑,制定減刑制度,就會失去刑法的威懾功能和教育功能。
通過上述對于減刑后審理證據發現新罪相關內容的詳細介紹,從上文小編整理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對于這種在宣判執刑后,在資料中或者有人提供最新證據時,發現犯人的漏罪時,執法機關需要將犯人移至檢察機關進行重新審理宣判。這種案件的重新審理,都會將新罪與原罪進行并質處理。
緩刑期間犯新罪該怎么辦
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該如何處理
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檢察院可以對辦案期限合法性進行監督嗎
2020-11-26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點是什么
2021-03-16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如何區分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2021-03-02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人身保險傷殘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30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需要登記嗎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