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人并不是出生之后就是注定會做出危害社會而被處罰的舉動的,人的一時行為無論怎么惡劣也會在自己醒悟的時候感到后悔而主動向法院提出要認罪的情況,但現實中也并不是所有認罪的人都是真心悔過的。那么,悔罪認罪情況怎么進行認定?
一、悔罪認罪情況怎么進行認定?
犯罪分子是否真的有悔罪表現,我們不能單獨聽被告人的語言表達,我們必須將悔罪表現進行物化,將其作為具體的可以操作性的條件進行歸納和終結,這樣也就完全可以看出犯罪分子的真實心態。比如案發之后,犯罪分子是否積極賠償了被害人經濟損失,因為是不是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也是犯罪分子對自己犯罪的一個表態,如果積極進行了賠償,說明犯罪分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給被害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自愿承擔起賠償責任,當然很多時候不是犯罪分子親自賠償,比如是委托自己的親屬或朋友等等,當然這必須是犯罪分子的真實意思,如果犯罪分子拒絕賠償,其親屬卻積極賠償,雖然能夠彌補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但因為不是犯罪分子真實意思,也無法體現出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現。再如,犯罪之后,是否積極退贓,如果積極退贓也說明犯罪分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愿意將其獲得的贓物主動的交出來,同時也是彌補給被害人造成的損失。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只要是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愿意將獲得的贓款贓物拿出來或者積極主動賠償給被害人造成的經濟損失,則均屬于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現。再如,犯罪分子真誠向被害人道歉,當然有的時候犯罪分子沒有給被害人當面道歉的機會,很多時候犯罪分子通過偵查人員或者律師或者司法工作人員而向被害人表達自己的歉意,這就充分說明犯罪分子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這也就說明了被害人有悔罪表現。再如,犯罪分子歸案之后,能夠認真遵守監所監規,認真學習監規和接受改造,無抗拒改造的表現,其實也說明了犯罪分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更說明了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現。
其實,上述的客觀情況,就是反映犯罪分子是否存在悔罪表現的依據,只要是犯罪分子已經具備了上述的客觀情況,完全沒有不要再去讓犯罪分子在口頭上承認自己有悔罪表現,因為即使在口頭上承認自己悔罪表現好,但是實際上卻拒絕賠償或者是轉移贓物或者出現一些抗拒改造的情況,反而無法證明犯罪分子具有悔罪表現的情節。
綜上所述,我們要是想要把一個犯罪人的認罪情節看待地非常客觀就應該直接從其表現上來認定他是否有誠懇悔罪的態度,但是主觀方面存在太多的不可預知的因素而使得司法判斷中很難對認罪的人直接處以減刑。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應當向誰申請
2021-01-25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人被車撞了有哪些賠償
2020-11-14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做精神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1-03-26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發包方可以用嗎
2021-02-08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拍賣的房子有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7土地流轉受讓方改良土壤可以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