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司法實踐,我們可以知道犯罪主體有自然人和單位兩種,其中,自然人是犯罪主體的比例是比較大的。我國最新頒發的民法總則,根據人的年齡,將公民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那么,自然人犯罪主體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一、什么是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二、自然人犯罪主體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嗎?
犯罪主體是不限制年齡的,故而自然人的犯罪主體不一定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三、犯罪主體有哪些?
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一)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智力發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以上規定體現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二)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刑法第30條之規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此種說法是錯誤的,自然人是犯罪主體時,其犯罪主體具體可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至于五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實施犯罪行為后,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商標權人為自然人是什么意思?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嫖娼構成犯罪嗎?嫖娼被抓 如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仲裁程序
2021-02-27涉外離婚子女撫養權如何確定歸屬
2021-02-15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怎么寫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協議書
2021-01-31房子保全解封需要多久
2021-01-19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放棄財產繼承權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獲賠
2020-12-20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