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藥品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在國外設立分公司,從事藥品生產和輸出,因其優越的生產技術條件和良好的品質,在我國以高昂的價格銷售,其實在其高價的另一面或許隱藏著普通人所不知的利益鏈條,今天小編為您搜集了曾發生過的外資醫藥公司行賄事件的揭露文章,來讓您了解這一方面的內容。
封殺負面消息
外資藥企靠著高價藥品悶聲賺大錢的日子終于被打斷了。
7月11日,中國公安部宣布對葛蘭素史克公司(GSK)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依法立案偵查,葛蘭素史克被指賄賂官員和醫生,以提高在華藥品銷量并抬高藥品價格。
自此,中國政府終于對外資藥企祭出反腐之劍。GSK中國共有4名高管被抓,他們涉嫌受賄,并用受賄所得再行賄政府官員和醫生等,其中還有人涉嫌接受性賄賂。
“我們將全力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調查,并將根據調查的結論,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GSK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隨后,有消息稱輝瑞、羅氏、優時比、諾華、阿斯利康等多家外資藥企正在接受商業賄賂調查。不過,這些被點名的企業大多予以否認,有的藥企僅稱“是例行的常規檢查而已”。
令人困惑的是,外資藥企對待中國反腐陽奉陰違的態度。比如,葛蘭素史克一方面公開道歉支持中國反腐,一方面,在網絡輸入“葛蘭素史克”等關鍵字卻找不到相關的新聞。
7月31日,本報記者在百度新聞選項中輸入“葛蘭素史克”,系統提示“抱歉,沒有找到與"葛蘭素史克"相關的新聞內容。”在百度網頁探索中輸入“葛蘭素史克”,系統提示“搜索結果可能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未予顯示。建議嘗試其他相關詞。”
醫藥界資深人士王明(化名)向本報記者表示,“跨國藥企能量往往十分驚人,通過在搜索引擎封殺相關新聞,進而阻止對企業不利的負面新聞是他們最常規的公關手段。”
旅行社的秘密
這場“醫藥界的反腐地震”使不少利益鏈條紛紛現身,而臨江旅行社成為葛蘭素史克等藥企涉嫌商業賄賂的關節點。
據悉,公安部門在今年年初發現上海的幾家旅行社有些不正常,其中一家叫做臨江旅行社的公司,基本上不做接待普通游客的業務,每年的營業額卻從當初的幾百萬元短短幾年間劇增到數億元。
“很多中間環節的費用在母公司看來都是不合規的,中國政府的相關法律也是禁止的,所以,外資藥企的大量會議等開銷都不在本單位的財務做賬,都是通過公關公司或是旅行社等"防火墻"進行的。”有外資藥企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
據央視網報道,葛蘭素史克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市場推廣的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表示,公司里報不了賬的一些花費,包括跟一些政府部門打交道需要的花費,都通過臨江旅行社拿出來。
根據公安部門初步調查的結果,梁宏及其公司員工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惜花重金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隨后,梁宏和公司的另外三名高管已經被警方以涉嫌商業賄賂和涉稅犯罪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實際上,和臨江旅行社有著類似業務關系的外資藥企不止葛蘭素史克一家,內幕曝光后,其他跨國藥企紛紛宣布停止與臨江旅行社進行業務合作。
會議營銷背后
“在醫藥銷售環節進行商業賄賂是外資藥企賣出高價藥屢試不爽的方法,而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出國旅游等方式進行商業賄賂是一種"萬全之策"。”王明向本報記者直言。
據公安部日前通報,近年來葛蘭素史克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以巨額會費之名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
“很多情況下,治療相同疾病藥物的療效和質量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藥的品牌不一樣,但是這往往造成了價格的懸殊,甚至是10—20倍的價格差。”王明指出。
王明向本報記者透露,“旅行社、策劃公關公司等機構都是這種會議營銷不可缺少的利益鏈條,通常情況下,藥企會通過公關公司舉辦各種會議,這樣可以合法走賬,事實上,公關公司起到"防火墻"的作用:如果以后財務等程序方面有事,只會找到公關公司,企業則裝作不知道。”
“公關公司在把外資藥企的一些會議拿下來后,通常會按照企業的要求或是暗示邀請與企業友好的嘉賓和媒體,至于會議的演講內容等均有一定的傾向性,甚至有的會議目的就是請專家拋出觀點來打擊對方企業,所謂的學術推廣其實就是會議營銷。”王明說。
據悉,輝瑞、諾華、阿斯利康、諾和諾德等藥企巨頭已紛紛悄然取消各地的學術會議。
“以藥養醫”之弊
“在中國,各個環節的交易成本太高,有時通過行賄醫生等手段是跨國藥企生存的常用手段,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是典型的不合規行為,所以不僅僅是藥企,在華的跨國企業都面臨著類似的囚徒困境。”一位跨國藥企的中層私下向記者抱怨。
根據GSK方面的披露,此次被查出的推廣和回扣成本占總藥價的20%至30%。而根據新華社記者的調查,各個環節的“明扣暗扣”,營銷回扣可能占到總藥價的50%左右,最高可達70%。
“GSK事件折射出"以藥養醫"制度再也不能繼續了,正是這種制度才使醫藥行業的生態不健康。”醫藥界資深人士直言。
通過以上內容在作者的揭露下,我們發現外資醫藥公司行賄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利益鏈,這也是驅使藥品企業管理人員投機倒把的動機,這種典型的違法行為在實踐中廣泛的存在,這或許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不僅藥品企業自身的存在的監管漏洞,更進一步的分析或許還存在執法者在實際監管中的執法不嚴所導致,所以必須完善監管機制才能發揮規范整個行業的作用。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貫徹實施藥品委托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的通知
鄉鎮食品藥品安全制度
交通事故中的自費藥品找誰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違法注冊資本金行政訴訟時效
2020-11-17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家暴離婚精神賠償標準是多少,家庭暴力如何取證
2020-11-17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單位的資金可以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嗎
2021-02-15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年內怎么處罰
2021-03-19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