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勞動者在基本工資之外,還會有績效工資,這是與勞動者工作考核結果相掛鉤的工資制度。但是我國,法律規定,績效工資在符合納稅標準的時候也是需要扣稅的。究竟績效工資是怎么扣稅的?請閱讀下文了解。
一、績效工資扣稅政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由扣繳義務人發放時代扣代繳。該文件第三條明確規定“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具體計稅辦法是:
(一)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二)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本條第(一)項確定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三)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為便于理解,特舉例說明:
如:某公司員工09年12月工資3600元,年終獎2000元。則當月工資納稅(3600-2000)×10%-25=135元,當月年終獎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12=167,確定為按500以下的5%稅率,年終獎納稅為2000×5%=100元,則該員工09年12月工資獎金應納稅為135+100=235元。
又如:該員工09年12月工資為1900元,其他條件相同。則當月工資納稅小于起征點100元不須納稅,當月年終獎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100)÷12=158.3,確定為按500以下的5%稅率,年終獎納稅為2000×5%=100元,則該員工09年12月工資獎金應納稅為100元。
二、關于完稅憑證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第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時,必須向納稅人開具稅務機關統一印制的代扣代收稅款憑證,并詳細注明納稅人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護照號碼等個人情況。因納稅人數眾多、不便一一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不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但應通過一定形式告知納稅人已扣繳稅款。納稅人為持有完稅依據而向扣繳義務人索取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不得拒絕。扣繳義務人應主動向稅務機關申領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據以向納稅人扣稅。”
關于“交完稅沒有憑證”問題,作為納稅人,您可以向扣繳你稅款的單位索取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扣稅單位如果沒有憑證,可以到所在地稅務機關領取后開具給您;如果您當年不急需完稅憑證,扣您稅款的單位已經將您的個人納稅信息提供給稅務機關的話,您將在每年的四月份以后收到省地稅局為您開具的上年度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
以上就是關于績效工資扣稅內容的講解,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我們知道的一般勞動者每個月的工資收入達到3500元的,那么就要對超出部門進行征收。而要是勞動者的績效工資達到國家規定的扣稅標準的,同樣也是需要交稅的。律霸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工資的個人所得稅納稅標準是多少
單位可以從工資中代扣哪些費用
辭職公司不發工資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手房押金能退押金嗎
2021-03-16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民事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
2021-03-18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遺產20年后歸使用者嗎
2021-02-13買集資房需要看對方什么手續
2020-12-24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