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對哪些犯罪付刑事責任
1.根據《刑法》第17條第1款,已滿16周歲的人,應對任何犯罪負刑事責任;
2.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于其中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也不是說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對于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后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依照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對任何犯罪負刑事責任。
二、未成年人犯罪會判死刑嗎
我國刑法在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處理上,還有以下兩條重要而特殊的處理原則:
1、從寬處罰的原則。即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就是說,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是一個法定的必須從寬處罰的情節。至于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減輕的幅度,則由司法機關根據具體案件確定。
2、不適用死刑的原則。刑法典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這里所說的“不適用死刑”是指不允許判處死刑,不是說“不執行死刑”,也不是說等滿18周歲再判決、執行死刑,這是個原則要求。
因此,未成年人不會判死刑。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上,我國一直以來都是慎重處理的。根據年齡將未成年人劃分為了三類,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限制刑事責任的以及需要承擔全部刑事責任的。同時也要注意,未成年人犯罪需要負刑事責任的情況下,首先無論如何不能對其判處死刑,其次處罰的時候也要遵循從寬原則。
精神病人犯罪能否負刑事責任
十四歲以下是否負刑事責任
未成年多大負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催收債權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2021-01-30學生入學后是否監護權轉移到學校
2020-11-26刑法危害公共衛生罪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21申請專利后能否主動撤回
2020-12-31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家庭冷暴力離婚能索要賠償嗎
2021-03-11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交通事故之后申請傷殘鑒定有哪些必要的步驟
2020-11-14放棄撫養權需要公證呢
2021-01-01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