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律師法規(guī)定的法律援助的對象有哪些?
根據(jù)《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立法精神,我國的法律援助對象是指具備獲得法律援助的資格條件并實際獲得法律援助的人。
其中,所謂具備獲得法律援助的資格條件是指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由各地參照當?shù)卣块T的規(guī)定執(zhí)行)。
2、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4、經審查批準的法律援助申請人或符合條件、接受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被告人、嫌疑人為受援人。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可以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動的進展情況;受援人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未適當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更換承辦人。
5、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項的解決而獲得較大利益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服務費用。
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有什么義務和責任?
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的書面決定,并將決定書及具體承辦援助事項的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通知受援人,由法律援助承辦人員與法律援助機構、受援人三方共同簽訂“法律援助協(xié)議”,明確規(guī)定各方的權利義務。受援人的主要義務是:
(1)遵守法律規(guī)定,按法律援助協(xié)議的規(guī)定和法律援助承辦人員進行必要的合作。
(2)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項的解決而獲取較大利益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支付服務費用。對以欺騙方式獲得法律援助的受援人,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撤銷其受援資格,并責令其支付已獲得服務的全部費用。
對不與法律援助的決定不服怎么辦?
除了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外,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當事人的法律援助申請書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援助的決定,并通知申請人。申請人對不予援助的決定有異議的,可以請求法律援助機構重新審議一次。
在法律援助沒有通過時候不知道哪里找律師,來律霸網有專業(yè)律師給你提供協(xié)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超出紅線建設如何處罰
2021-03-23吃荔枝查出酒駕被罰是否可以復議
2021-03-07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18反擔保解除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3-08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3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xù)
2020-12-24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勞動仲裁中怎樣確定補償
2021-02-12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增強保險監(jiān)管手段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