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聾啞人犯罪怎么處罰
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看,要正確適用我國刑法典第19條關于聾啞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規定,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本條的適用對象有兩類:一是既聾又啞的人,即同時完全喪失聽力和語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聾啞和幼年聾啞者;二是盲人,即雙目均喪失視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喪失視力者。(2)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堅持應當負刑事責任與適當從寬處罰相結合的原則。(3)正確適用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原則:對于聾啞人、盲人犯罪,原則上即大多數情況下要予以從寬處罰;只是對于極少數知識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時具備完全責任能力的犯罪聾啞人、盲人(多為成年后的聾啞人和盲人),才可以考慮不予以從寬處罰;對于不但責任能力完備,而且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和后果非常嚴重的聾啞人、盲人犯罪分子,應堅決不從寬處罰。對應予從寬處罰的聾啞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應當根據行為人犯罪時責任能力的減弱程度,并同時考察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來具體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二、生理功能喪失影響刑事責任嗎
一般說來,精神正常的人,其智力和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達到一定的年齡即開始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成年年齡即標志著刑事責任能力的完備。但是,人也可能由于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聽能、語能、視能等)的喪失而影響其接受教育,影響其學習知識和開發智力,并因而影響到其刑法意義上的辨認或控制行為能力的不完備。
中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人的生理功能喪失尤其是聽能和語能喪失者即聾啞對其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問題,并在刑事責任上有所體現。我國刑法典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中對生理功能缺陷者即聾啞人、盲人刑事責任的特殊規定。這一規定意味著,聾啞人、盲人實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為的,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應受刑罰處罰,但又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按照我國刑事方面的規定,并不是說盲聾啞人犯罪的,就可以免于刑事處罰,至少在當前并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是考慮到屬于殘疾人,實際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可能會從寬進行處罰,就有可能對聾啞人、盲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具體還是要結合情節才能確定處罰原則。
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聾啞人犯罪如何擔責
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家庭冷暴力
2021-03-05死人注銷戶口有期限嗎
2021-02-08民間借貸房屋抵押過戶犯法嗎
2020-12-09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勞務外包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因感染艾滋病意外險拒賠合理嗎
2021-02-02保單的轉讓與質押規定
2021-01-12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