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家欺騙消費者可以要求幾倍賠償
三倍的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商家進行價格欺詐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就是虛假標價,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以虛假的低價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但是在消費者結賬時卻以高價進行結算。
第二種就是模糊標價,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在做促銷活動的時候,以“出廠價”銷售商品,但是實際上該商品的的出廠價比其標注的出廠價更低;或者是給商品標注低價,在人購買之后以高價結算,并解釋為部分顧客才能銷售其低價。
第三種是虛夸標價,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以“全市最低價”等字眼對自己的商品進行宣傳,并且誤導消費者前來購買,但是其標注的價格卻高于同行業內其他商家所標注的價格。
第四種是虛假折價,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以“全場幾折”等字樣進行宣傳,吸引消費者前來購買,但是整個商場里只有少數的幾件是打了折扣的。
第五種是模糊贈售,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常以“買一送一”等字樣進行宣傳,但是不會對送的那一份進行標注和說明,消費者進店消費之后,得到的送一卻是另一個小物件。
第六種是隱蔽價格的附加條件,這種形式指的是經營者以購物返券的手段對其商品進行促銷,但是沒有提前告訴消費者該購物券是要加上等值的人民幣才可以使用的,進而誤導消費者進行循環消費的。
第八種是虛構原價,這種方式指的是經營者使用降價標簽標示商品,比如原價一百元,現價五十元的形式進行促銷,但是卻有不能提供能夠證明其原價確為一百元的交易票據。
第九種是不履行價格承諾,這種方式指的是經營者向消費者承諾在某一段時間內,買某種商品都能享受買幾贈幾的活動,但是在消費者購買了該商品之后卻沒有得到贈送的。
第十種是質量和價格、數量等都不相符的情形。
商家欺騙消費者可以要求幾倍賠償?消費者在被商家欺騙之后,想要獲得商家的賠償,就應該要第一時間收集商家欺騙自己的證據。消費者被商家欺騙之后需要通過自己的法律去維權的話,這時建議你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提供好的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是否計入勞動合同期
2021-01-09危害公共衛生罪
2021-01-21防范買車糾紛 律師出8招
2020-11-10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沒能力給贍養費能執行嗎
2021-03-10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合同要如何訂立
2021-01-01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