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不發貨可否要求三倍賠償
如果網店在平臺上或平臺本身對商家有規定相關違約或賠償條款的,就按該條款處理,如果沒有可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處理,商家如存在銷售欺詐行為,可要求3倍消費金額的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網購有哪些常見陷阱
低價誘惑
在網站上,如果許多產品以市場價的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出現,這時就要提高警惕性,想想為什么它會這么便宜,特別是名牌產品,因為知名品牌產品除了二手貨或次品貨,正規渠道進貨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場價相差那么遠的。
高額獎品
有些不法網站、網頁,往往利用巨額獎金或獎品誘惑吸引消費者瀏覽網頁,并購買其產品。
虛假廣告
有些網站提供的產品說明夸大甚至虛假宣傳,消費者點擊進入之后,購買到的實物與網上看到的樣品不一致。
設置格式條款
買貨容易退貨難,一些網站的購買合同采取格式化條款,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沒有退換貨說明等。消費者購買了質量不好的產品,想換貨或者維修時,就無計可施了,對此,建議當地設有ITM實體服務店的,消費者網購一定要選擇OVS服務,才能確保有完善的售后服務。而對于當地未設立ITM店的則只能據理力爭。
山寨網站騙錢財
網購時消費者應只接受貨到付款、第三方支付或OVS服務這三種方式。
騙個人信息
網上購物時不要輕易向賣家泄露個人詳細資料,在設置賬戶密碼時盡量不要簡單地使用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遇到類似電話核實的,一定要問明對方身份再視情形配合。
網絡釣魚盜信息
不要隨意打開聊天工具中發送過來的陌生網址,不要打開陌生郵件和郵件中的附件,及時更新殺毒軟件。一旦遇到需要輸入賬號、密碼的環節,交易前一定要仔細核實網址是否準確無誤,再進行填寫。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購買者在網購時遇到商家只是不發貨,而同時對發貨行為沒有具體賠償約定的是可以要求商家按照交易貨款三倍賠償的,當然如果出現商家不想給賠償的情況可以聯系律師處理,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故意打人造成被打人住院什么罪
2020-11-29勞動仲裁法律援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17蘇州傷殘賠償標準
2020-12-12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如何預防拖欠工程款
2021-02-19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綜合意外險是否包括駕乘私家車
2020-12-24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