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工傷鑒定的時候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申請,超過時效規定的話救濟途徑就會變得非常狹窄了,所以說勞動者子在工傷當中申請認定的話,一定要在正規的權威機構進行認定,否則很多用人單位是不會承認的,那么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江西省工傷鑒定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1、職工在哪些情況下受到傷害屬于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或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作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該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2、職工在哪些情況下受到傷害視同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2)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3、職工在哪些情況下受到傷害不得認定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16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1)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2)醉酒導致傷亡的;
(3)自殘或者自殺的。
4、什么情況下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和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工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5、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確診為職業病,用人單位需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由省級衛生部門指定的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要求用人單位申請認定工傷的時限。
6、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申請認定工傷的時效為1年,即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7、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提交哪些材料?
《工傷保險條例》第18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應提交下列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3)醫院診斷證明或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8、如何進行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
《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明確規定,工傷認定調查核實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申請材料的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準確性進行評估,以便做出正確的工傷認定結論。在審理過程中,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采取直接的或間接的方式進行調查。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及有關部門有義務協助工傷調查,并提供有關證據,對于不配合調查的,或作假證的要予以處理。如果職工(或其親屬)認為是工傷,而用人單位認為不是工傷的,在職工(或其親屬)提供證據后,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如用人單位不能提供證據,要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9、做出工傷認定的時限是多長?
《工傷保險條例》第20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從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全部備齊之日算起),60日內做出是否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并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10、《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受到的傷害超過法定時效是否受理?
根據有關規定:《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受到的傷害超過法定時效的按以下情況處理:
(1)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已經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包括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正式受理的工傷認定申請,但未做出認定決定的,應當由設區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抓緊進行認定、做出結論。
(2)工傷認定申請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前已經受理并做出認定決定,但由于當事人不服,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行政復議決定或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要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重新做出認定決定的,應當由原做出工傷認定決定的部門按做出認定決定當時的政策規定重新辦理。
11、職工加班加點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傷害的,是否認定工傷?
《關于實施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職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職工加班加點的上下班途中?!笆艿綑C動車事故傷害的”既可以是職工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發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職工因其他機動車事故造成的。
12、職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傷害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職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傷害是否認定為工傷的復函》(勞社廳函[2000]4號)規定,職工在工作中遭受他人蓄意傷害是否認定為工傷的問題,應該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按照《工傷保險辦法》規定,因履行職責招致人身傷害的應當認定工傷。對于暫時缺乏證據,無法判定其受傷害原因是因公還是因私的,可先按照疾病和非因工負傷、死亡待遇處理。待傷害原因確定后,再按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其中認定為工傷的,其工傷待遇享受期限從受傷害之日起計算。已享受的疾病和非因工負傷、死亡待遇,應從工傷保險待遇中扣除。
13、下崗職工到私營企業工作發生工傷如何處理?
下崗職工因勞動合同期未滿,與企業尚保持勞動關系,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規定,企業還需為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費和代下崗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費用。下崗職工到私營企業工作,屬于職工被私營企業聘用性質。發生工傷時,應按《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48條“職工被借調或者聘用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由借調或者聘用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規定辦理。
14、離退休人員在外出療養途中發生意外傷亡如何處理?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于離退休人員在單位組織外出療養途中發生意外傷亡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3]90號)的規定,這種情況不能比照工傷處理,生活困難問題,可由企業酌情處理。
15、司機在工作中發生傷亡事故是否認定工傷?
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處理工傷爭議有關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6]28號)曾規定,由于司機是特殊工種,職業危險性較大,所以司機在執行正常工作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傷亡,屬無責任或少部分責任的,一般應認定為工傷。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司機工傷認定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6]271號)對以上規定做了調整,即《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8條規定: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負傷、致殘或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因此,司機駕駛車輛執行本單位正常工作時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本人傷亡的,也應按照此項規定,認定為工傷。同時,按照《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9條的規定,如果屬于犯罪行為、自殺自傷行為、酗酒所造成或蓄意制造交通事故的,不應認定為工傷。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處理工傷爭議有關問題的復函》第7項對于司機工傷認定問題的意見應改按以上規定執行。
《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工傷確認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7]5l號)又重申司機工傷認定按《工傷保險辦法》第8條、第9條執行。
16、因戰因公傷殘軍人享受何種待遇?
根據民政部、人事部、勞動部民優發[1991]7號文件規定,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經醫院證明(在企業工作的需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傷殘情況符合因公(工)傷殘人員退休條件的,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享受因公(工)傷殘退休待遇。
17、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能否享受所在單位因公(工)傷殘人員的保險福利待遇?
《民政部、人事部、勞動部關于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享受所在單位因公(工)傷殘人員的保險福利待遇的通知》(民優發[1991]7號)規定如下:
(1)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包含離退休的傷殘軍人,傷口復發治療期間,按所在單位因公(工)傷殘人員醫療待遇保證治療,不應采取醫藥費包干的辦法;其工資(離退休費)發放、工資(離退休費)調整和福利待遇,也按所在單位因公(工)傷殘人員治療期間的待遇辦理。
(2)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包含離退休的傷殘軍人,傷口復發住院期間,由所在單位按因公(工)傷殘人員住院規定的伙食費補助標準予以補助。經組織批準,到外地醫療和安裝假肢的,其醫療、伙食、住宿、交通等費用,按所在單位因公(工)傷殘人員待遇規定辦理。
(3)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包含離退休的傷殘軍人,經醫院證明,在企業工作的,還需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其傷殘情況符合因公(工)傷殘人員退休條件的,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享受因公(工)傷殘退休待遇。
(4)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因戰、因公傷殘軍人,包含離退休的傷殘軍人,因傷口復發死亡,由所在單位按對因公(工)死亡人員待遇的有關規定辦理。
(5)因戰、因公傷殘機關工作人員、傷殘人民警察、傷殘民兵民工也參照上述規定精神辦理。
18、復員轉業軍人舊傷復發能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規定,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視同為工傷。也就是說,只有已經取得了革命傷殘軍人證的復員轉業軍人,他們在到用人單位工作后舊傷復發的,才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19、革命殘廢人員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如何報銷伙食費補助?
《民政部、財政部、勞動人事部關于革命殘廢人員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伙食費補助問題的通知》(民[1983]優139號)文件中就革命殘廢人員,包括殘廢軍人、殘廢人民警察、廢工作人員和參戰殘廢民兵民工等人員,其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費如何報銷的問題做出統一的規定:因戰因公致殘的革命殘廢人員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費由本人負擔1/3。其余2/3在職、離休、退休的,由所在單位或發離休、退休費的單位在有關費用內報銷;在鄉的由縣、市、市轄區民政部門在撫恤事業費內報銷。對個別在鄉殘廢人員負擔1/3住院伙食費仍有困難的,經縣以上民政部門批準,也可給予全部報銷。
20、企業內部個人承包中保險待遇應如何處理?生死合同是否有效?
有的企業在內部經營承包合同中規定了承包人傷、殘、亡及其費用由本人自理,發包方概不負責,并且對承包合同進行了公證。關于個人承包中保險待遇如何保障問題,《勞動部關于企業內部個人承包中保險待遇問題的復函》(勞險字[1992]27號)中提出了如下處理意見:
企業與職工個人簽訂承包合同,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并未改變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也未改變承包者的職工身份,因此企業應按照國家現行政策保障職工的社會保障權益。企業單位在“承包合同”中將傷殘亡風險推給職工個人,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憲法和職工社會保險的政策規定。正如最高人民法院(88)民他字第l號批復中指出的“這種行為(指‘工傷概不負責’的約定)既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也嚴重違反社會主義公德,應屬于無效的民事行為”。盡管“承包合同”經過公證,但其中關于傷殘亡由個人負責的條款不具有合法性。
企業和職工個人簽訂的經營承包合同,不能是“生死合同”,必須符合憲法和勞動保險政策規定。生死條款即使雙方約定,也屬于無效條款。
21、職工在承包期內發生傷亡如何處理?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于企業職工因承包在外勞動過程中發生傷亡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4]324號),企業與企業職工或企業內部科室簽訂承包合同,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并未改變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因此,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企業應按有關規定進行報告、調查、統計和處理。
22、私人包工負責人發生工傷如何處理?
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于私人包工負責人工傷待遇支付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5]11號)規定,如果私人包工負責人是發包單位的職工并屬于合法承包者,其工傷待遇由發包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如果私人包工負責人與發包單位沒有勞動關系而只訂立了經濟承包合同,若經濟承包合同中對其工傷問題有明確規定,則按照合同執行;若經濟承包合同中對其工傷問題沒有約定,則由其本人負責。
23、如何理解認定工傷時所排除的個人蓄意違章行為?
職工在工作、勞動過程中,由于受機器設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有可能遭受到職業傷害。按照職業危險原則,職工工傷無論是由于職工的過失還是由于受害人同事的粗心大意所致,受傷害職工均應得到工傷賠償。但《工傷保險辦法》第9條所規定的認定工傷所排除的情形,就不能進行工傷賠償。其中,蓄意違章行為一般包括下列含義:
(1)事故是由于職工主觀故意造成的,動機是想獲得工傷待遇。
(2)發生事故時,主觀上放任事故的擴大。
(3)領導、同事對其違章行為多次進行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的。但是,處理這類問題應注意,不要把一般性違章行為認定為蓄意違章。據統計,大多數發生事故的原因還是由于違章作業、粗心大意、心存僥幸造成的,而蓄意違章在性質上是非常惡劣的故意行為。
24、勞動者發生工傷或患職業病用人單位隱瞞不報怎么辦?
勞動者發生工傷或患職業病,用人單位應按有關規定和程序上報。不論出于何種考慮,瞞報、漏報都是錯誤的。根據《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如果用人單位瞞報、漏報工傷或職業病,工會、勞動者可以直接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經勞動行政部門確認后,用人單位或社會保險機構應補發工傷保險待遇。
25、未參加工傷保險社會統籌的企業和職工傷(亡)性質的認定,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未參加工傷保險社會統籌的企業和職工因傷殘(亡)性質認定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復函》規定,工傷認定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法定職責。職工發生傷亡事故后,未參加工傷保險社會統籌的企業也應當按照《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l0條的規定,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工傷職工或親屬有權依據該條的規定,向勞動保障部門提出工傷保險待遇申請,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出是否認定工傷的決定。根據《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企業、工傷職工或其親屬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
26、申請仲裁期間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復議辦法》第11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傷保險待遇發生爭議,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期間,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出的工傷認定的結論不服,又向勞動保障復議機關申請復議的,如果符合法定條件,勞動保障復議機關應當受理。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于江西省工傷鑒定時效的規定,不管是在哪個省,只要要申請工傷賠償都是必須要先申請工傷認定才能證明確實是因工傷,所以說小編要在這兒提醒大家,不管是申請工傷認定還是申請工傷賠償都一定要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工傷認定。
信用證詐騙罪追訴期是多久,追訴時效是多長?
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多久?時效起算怎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工傷勞動糾紛怎么處理,處理流程
2020-11-11醫患雙方矛盾中患者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2021-02-02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職業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國家安全重點單位可以用中外合資保安服務嗎
2021-01-04股權如何轉讓
2020-12-11借錢不還起訴后能拿到錢嗎
2020-11-30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委托律師合同能解除嗎
2020-12-05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