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都可以監視居住嗎?
法律規定并不是隨時都可以監視居住的。
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具體時間根據案情與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
一、監視居住對哪些人適用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主要適用于以下情況:
1、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的性質、情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對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涉嫌的犯罪可能被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依法逮捕。同時規定,對于符合逮捕條件,應當逮捕,但患有嚴重疾病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不逮捕,而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應當指出的是,法律規定對這些人可以不逮捕,而不是應當不逮捕,司法機關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對有些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盡管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如果不逮捕可能具有很大的社會危險性,也可以予以逮捕。
4、偵查機關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后,發現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時,為了既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又有利于司法機關與犯罪作斗爭,對這樣的人可以不逮捕,而采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措施。
二、監視居住如何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解除或者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通知執行。
我國訴訟法中規定,對于監視居住的涉案人員,執法機關并不是能夠隨時進行的,只有執法機關對一些涉案人員的證據不充分,或者是整個案件的進行不能夠打草驚蛇等,都是可以采取監視的,只不過有些監視并不需要當事人清楚,但是執法機關必須向有關機關進行申請才能夠獲得監視權。
監視居住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的期限一般是多久,適用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方有家庭暴力怎么離婚?家庭暴力離婚孩子歸誰
2021-01-29醫療訴訟時效起算點
2021-02-20民法典規定的維修基金有途有哪些
2020-12-29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父母不撫養孩子孩子要贍養嗎
2021-03-10法院能否強制執行共有房產中其中一個共有人的份額
2021-01-18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用人單位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1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