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康復司法鑒定是如何進行的
司法機關在收到嫌疑人等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鑒定申請,并經相關程序批準后,會確定有資質的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在鑒定時間,將收集到的相關材料連同卷宗一并提交鑒定機構。鑒定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場,同時還會通知被害人家屬等到場。鑒定機構根據案件事實,通過詢問嫌疑人有關問題,進行必要答題等環節,鑒定人員會根據以上鑒定材料,運用專業知識以及經驗作出最終鑒定意見。
二、“精神病殺人不犯法”說法不準確
說起精神病司法鑒定,有些民眾的理解是“只要認定是精神病人,殺人就不犯法”,對于這種理解,吳化民認為并不正確。
如果被鑒定人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作案時處于發病期,而且所存在的癥狀與作案行為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導致對其行為的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喪失,這種情況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不構成犯罪。
雖然被鑒定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作案時處于間歇期或病情緩解期,則應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即使被鑒定人在作案時處于發病期,但如果其所存在的癥狀與作案行為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也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只能結合其辨認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受損的具體情況,作出有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的評定。
對于患有某些較輕精神疾病(如神經癥等)的被鑒定人,由于疾病因素不會導致辨認或控制能力完全喪失,因此一般評定為有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
對此問題,《刑法》中也有明確規定。《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款,“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此外,精神病患者在某些情況下從事民事活動,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主要情形有: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動時并無精神異常的;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病癥狀已經消失的;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動具有明顯局限性,并對他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具有辨認能力和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智能低下,但對自己的合法權益仍具有辨認能力和保護能力的。
我國在對于精神病犯罪上是有一套明確的鑒定的程序的,如果一旦精神病人有好轉的情況的話,司法人員會對其作出一定鑒定,詢問其關于案件的具體信息,以此來判斷其是否恢復正常,如果恢復正常將會受到一定的刑事懲罰。
司法鑒定精神病的具體流程是什么?
精神病人犯罪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精神病鑒定要多少錢?精神病的司法鑒定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購買期房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3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電子商務法如何監管電商平臺
2021-03-15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可以贈予嗎
2021-02-22安置房和商品房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0-12-30城市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10沒有一書四方案就征地,對補償會造成什么影響
2021-03-21怎么購買拆遷安置房
2021-03-04沒有營業執照被拆遷有沒有補償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