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欺詐是民事行為,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夸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借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費欺詐行為。
2、《刑法》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具體來說是行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價或做出任何勞務,即取得對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財物。
民事欺詐雖然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民事法律關系范圍內,仍應由民事法律、政策來調整。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應由刑法來調整。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
具體應當符合以下要件:第一,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第二,經營者具有欺詐的客觀行為;第三,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第一,故意是經營者的主觀構成要件,但過失不屬于主觀要件,這是因為如果經營者并無惡意,予以懲罰性賠償顯然過于苛刻,不利于保護經營者的發展。
關于故意的舉證責任分配,由于消費者處于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如果由消費者對經營者的主觀故意去舉證,非常困難。在現代民法的發展中,對故意的認定,也從單純地依靠主觀標準轉向更多地依靠客觀標準。因此,故意的認定采取過錯推定較為適宜,應從經營者的客觀行為推定是否存在故意。只要經營者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有欺詐的后果,就可以根據客觀標準推定經營者有欺詐的故意,由經營者舉證自己不存在欺詐故意,這也給了經營者辯駁的機會。
第二,經營者具有欺詐的客觀行為,包括捏造虛假情況、歪曲和隱瞞事實的真實情況、以此充好、以假充真等。這需要結合具體案情、法律法規、行業慣例去綜合判斷。
因此,以上行為屬于客觀欺詐行為,容易使消費者產生誤解。
第三,欺詐行為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即消費者因欺詐行為陷入錯誤的認識并作出購買的意思表示。這是一種直接的因果關系,不能說有一點標簽瑕疵、夸張宣傳就屬于欺詐。
如果有其他的消費欺詐問題需要解答,建議你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這里有需要專業人士,一對一與你溝通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制定的律師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0-11-25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外地人在什地方可以補辦結婚證
2020-12-16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土地轉讓承包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土地流轉的主要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1-03拆遷房辦理房產證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4無證廠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27拆遷補償安置法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1-01-22拆遷補償安置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