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凡是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與正確的決斷、選擇、使用等有直接聯系的信息,消費者都應有了解。作為消費者,其實現知情權主要有本種方式,經營者違反了這三種方式,均構成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一是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標明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即消費者知悉信息,這也是經營者應當主動履行的義務。二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詢問和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有關情況,即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三是消費者不僅要知悉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知曉其真實情況,這種知曉真實情況,應當是限于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推出其商品或者服務的同時,經營者有義務提供真實的情況,如果經營者提供的信息不實,消費者可以主張交易無效。
知曉消費者知情的內容,就比較容易界定經營者是否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知情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構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歸納起來,侵犯知情權的要件有以下四點:(1)消費者的損害事實。由于經營者的行為導致消費者在選購、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不能了解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情況,而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到損害,這種權益并不特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之后產生的損失,也包括消費者信任了經營者的虛假陳述而在締約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損失。(2)經營者行為的違法性。一般表現為用文字的方式表明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對消費者詢問、了解商品或服務的有關情況置之不理或不作明確答復,或者玩弄文字游戲,或者告知的內容不具有真實性等。雖然法律認為人們并沒有義務公開對自已不利的信息,但是,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法定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經營者有告知義務的情形主要有:經營者事前隱瞞了瑕庇的;經營者為給對方制造假象而做了模棱兩可的陳述;只有經營者具有有關銷售物或服務的知識而消費者不可能了解其事實的。經營者不讓消費者知曉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是對法定義務的違反,即是違法行為。(3)違法行為和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所謂因果關系,系客觀現象的必然聯系,前面現象為因,后面現象為果。出現侵犯消費者權益時可以從結果去找原因,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確不知道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這是結果。這種結果如是經營者未明示或問而不答造成的,即可認定行為和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4)經營者的過錯,即主觀上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當然,侵犯知情權主要是故意。
律霸網上面還有律師長期駐留,要弄清楚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的各個內容,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歷造假單位是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1鼻子整容失敗怎么鑒定傷殘
2020-11-07土地確權錯了該找誰
2020-11-11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到底該歸誰
2021-03-21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暴雨致機動車發動機損壞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3-23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容是哪些
2021-01-17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