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捆綁銷售,根據《反不正當竟爭法》的規定,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的行為。
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是指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應當予以規制的捆綁銷售行為,而非《反壟斷法》意義上的捆綁交易行為。即,認定是否構成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無需界定是否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管轄
對于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法律或司法解釋沒有做出特別規定,應當按照一般侵權案件確定管轄。即,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9條的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上述侵權行為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發生地。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的規定,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
對于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的級別管轄,法律或司法解釋沒有做出特別規定,但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條有關仿冒糾紛等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管轄規定來確定管轄。即,一般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的基層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
法律適用
處理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暇反不正當竟爭法》。另外,根據國務院《關于認真解決商品搭售問題的通知》,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商業部、國家物價局、國家工商局于198年9月4日聯合發布的《關于禁止商品搭售問題的若干規定》對于搭售問題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可作為參考。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學理上一般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規定的搭售、附加不合理條件銷售稱為捆綁銷售。此處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不包括《反壟斷法》規定的捆綁交易行為。為了案由的簡明和便于識別,這次修改將2008年《規定》所稱的“搭售、附加不合理條件銷售糾紛”修改為“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糾紛”。
捆綁銷售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的糾紛,如果發生在市場經營者之間,即當事人之間具有竟爭關系的,應當作為本條《規定》的不正當竟爭糾紛受理;如果屬于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應當作為《規定》第74條規定的買賣合同糾紛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臨時工上班受工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0-11-24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