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王某受被告雇用,為第三人經營的某賓館拆裝廣告牌。在拆卸過程中,廣告牌傾倒致使王某受傷。事發后,經當事人協商,確定了各自的責任并達成賠償協議。第三人已按協議全部付清賠償款項,而被告僅賠付了一部分。據此,王某將被告訴之公堂。第三人也參與了訴訟。
【分歧】
第三人已按協議全部付清賠償款項,法院是否該判決第三人承擔責任?
第一種意見認為,不應當判決第三人承擔責任。因為原告與被告已經在案外進行和解并達成協議,且按協議已經全部付清賠償款項。而且原告在訴訟中并未向第三人主張要求賠償,法院作為中立者,應按不告不理的原則,嚴格的依照原告的訴訟請求或主張進行判決。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判決第三人承擔責任。第三人與被告共同侵犯了原告的利益,第三人應該就全部賠償承擔連帶責任,據此,應當判決第三人承擔責任。
【管析】
筆者贊同第一種意見,理由如下:
原告訴前已經與第三人達成賠償協議,只要該協議是在自愿基礎上達成的,且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那么該協議應該合法有效。既然第三人在訴訟前已經按協議承擔了賠償責任,原告起訴時也不要求第三人再次承擔責任,那么法院就不應該再讓第三人承擔責任,否則就違背了訴訟基本原理——不告不理原則。法院僅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不論是確認之訴、給付之訴還是變更之訴,在原告僅要求被告承擔責任而未要求第三人承擔責任的前提下,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責任不但違背了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也可能違背原告的訴訟意圖。本案中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目的是為查明案件事實,所以該第三人不應再承擔責任。
如果當事人雙方在自愿合法的情形下處分自己的權利法院也強制干預,不僅于情理不合,更與法律的宗旨相違背。法院的最大任務就是定紛止爭,而不是制造矛盾。
綜上,案件當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處分自己的權利,法院不應當進行干涉。對于本案中的第三人承擔責任問題,在案件審理查明中釋明即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刮擦算肇事逃逸嗎
2021-03-10異地羈押逃犯怎么計算拘留時間
2021-01-11惡意低價競爭是犯罪嗎
2021-01-02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未盡提示、說明義務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是什么
2020-11-18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土地轉讓中要考慮哪些問題
2020-12-07土地流轉合同書
2021-01-12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方案都包括什么內容
2021-01-01拆遷安置房能交易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