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與他人發生了肢體上的糾紛,如果受到傷害后對方不認賬或者否認對我們進行身體攻擊,我們就可以通過事務所委托司法機關向司法鑒定機構申請為我們進行司法鑒定傷殘,讓我們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
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試行)》規定,申請司法鑒定傷殘應遵循以下程序:
一、委托
司法鑒定機構和社會專業司法鑒定人接受司法機關的委托,從事委托請求事項的司法鑒定;非訴訟案件鑒定的受托從其行業規定。
1、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司法機關、仲裁機構的司法鑒定委托。
2、在訴訟案件中,在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司法鑒定機構也可以接受當事人的司法鑒定委托。當事人委托司法鑒定時一般通過律師事務所進行。
二、受理
司法鑒定機構收到委托書后,應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并作出如下決定:
1、對于符合受理條件的,能夠即時決定受理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與委托人簽訂《司法鑒定委托受理合同》;
2、不能即時決定受理的,應當向委托人出具《司法鑒定委托材料收領單》,在收領委托材料之日起7日內對是否受理作出決定;
3、對于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退回鑒定材料并向委托人說明明理由;
4、對于函件委托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收到函件之日起7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書面答復。
三、初次鑒定
鑒定機構受理案件后,應當指派具有社會專業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承擔鑒定工作,同一鑒定事項應當由兩名具有社會專業司法鑒定資格的人員進行。
四、補充鑒定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托進行補充鑒定,應當對委托人請求的事項進行審查,不屬《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三十條規定的情形,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向委托人說明情況,并退回委托書。
補充鑒定符合《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指定原鑒定人進行,也可以指派其他社會專業司法鑒定人進行,補充鑒定文書是原鑒定文書的組成部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托,進行補充鑒定:
(1)發現新的相關鑒定材料 ;
(2)原鑒定項目有遺漏 。
五、重新鑒定
對重新鑒定,專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要求委托人提供與原鑒定材料相同的材料。重新鑒定仍在原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的,不能由原鑒定人承辦重新鑒定的事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托,進行重新鑒定:
(1)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超越司法鑒定業務范圍或者執業類別進行鑒定的;
(2)送鑒的材料虛假或者失實的;
(3)原鑒定使用的標準、方法或者儀器設備不當,導致原鑒定結論不科學、不準確的;
(4)原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5)原司法鑒定人應當回避而沒有回避的;
(6)原司法鑒定人因過錯出具錯誤鑒定結論的;
六、復核鑒定
對鑒定結論有異議需進行復核鑒定的,其他資質較高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托,進行復核鑒定。復核鑒定除需提交鑒定材料外,還應提交原司法鑒定文書。
七、司法鑒定文書的出具
司法鑒定人完成社會專業司法鑒定工作后,應當出具司法鑒定文書。社會專業司法鑒定文書的制作應當符合《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要求。司法鑒定文書正本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委托人,兩份由司法鑒定機構存檔。
八、出庭
司法鑒定人應當按照司法機關或者仲裁機關的要求按時出庭。司法鑒定人出庭時,應當出示《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書》,依法實事求是的對鑒定結論的依據進行說明,回答與鑒定相關的問題。
我們就可以用正規的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切記送往鑒定的材料一定要是真實的,如果交給了鑒定機關假的材料那么是需要重新鑒定的,這樣不僅費時傷財還會延誤正事,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
交通事故司法鑒定的程序是什么?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在哪里做?
輕傷鑒定機構有哪些,輕傷可以去哪里鑒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逃逸賠償后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1-02-23重婚案件受害人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訴嗎
2021-03-11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糾紛哪個單位管
2021-02-20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公司執行董事要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3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三)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