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公開宣判什么意思?
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公開審判,指法院審理案件和宣告判決,除了法庭評議以外,一律公開進行。它是刑事審判的一項基本原則。
公開審判,法院應當做到:
(1)開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2)允許公民到場旁聽;
(3)允許記者采訪和報道。
二、哪些案件可以不公開審判
1、審判公開的例外:
(1)涉及國家秘密;
(2)涉及個人隱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司法解釋規定是指開庭時的年齡);
(4)涉及商業秘密。(司法解釋規定必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
2、在公開審理案件時,對于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時,審判長應當制止。如確與本案有關的,應當決定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
3、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與審理該案無關的法院工作人員和被告人的近親屬都不得旁聽。審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適用相關規定。
4、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也必須公開。
三、刑事審判的公開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
(1)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
(2)十四歲以上不滿十六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3)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4)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
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我國很多刑事案件都會剛開審判,目的是為了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人會通過什么方式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同時也通過此種方式警告民事主體不得實施違反法律的行為,否則會受到較重的處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發現了他人實施犯罪行為,可以下發給公安機關舉報。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意思
公開審判原則是什么?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
2021-03-13在工地工作時受傷的按照人身損害能賠多少
2021-01-31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設執行董事嗎
2020-12-28如何注冊品牌名
2020-12-24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關于開發商的“套路”購房者應如何應對
2021-01-03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第一受益人參加訴訟的法律有什么作用
2020-12-20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