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法監視居住依據具體有哪些
(一)、指定監視居住的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73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于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由此得知,指定監視居住的情形有二,一是嫌疑人無固定住處;二是涉嫌法定三類犯罪的,且有礙偵查的。又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08條規定,固定住處,是指被監視居住人在辦案機關所在的市、縣內生活的合法住處。
(二)、監視居住期間起居、作息問題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108條第二款,指定的居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具備正常的生活、休息條件;(二)便于監視、管理;(三)保證安全。
(三)、監視居住期間,律師會見時辦案人員在場問題
《刑訴法》第37條第四款,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第五款,辯護律師同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通信,適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規定。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檢察院為了保證偵查、起訴工作的順利進行,責令犯罪嫌疑人不得離開指定區域,并對其活動進行監視的一種強制措施。具體可以對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
依新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符合逮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
是否采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法院或檢察院決定。
監視居住的情況只要有關的當事人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就可以合理的進行處理,但是實際的問題估計會涉嫌法律依據上的糾紛,因此需要積極的踐行有關的規定,這樣自己的權益維護就會有法律上的保障,但是需要有關的當事人進行程序的合理操作。
可以在監視居住期間會見律師嗎?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監視居住后還會判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租賃承包地后未兌現租金又轉租他人,農戶能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嗎
2021-01-06營業房拆遷員工有補償嗎
2020-12-18被拆遷人有權查閱評估報告嗎
2021-03-19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按城市房屋算還是按農村房屋算
2021-02-23農村拆遷如何拿安置房
2021-01-01拆遷時房子的拆遷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0經適房和拆遷房的聯系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