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可以分為很多類別,但是其類別并不影響其法律效力。除此之外,對于刑事訴訟法鑒定期限有多久可以從法律條例中查找出具體的解釋,不僅如此,刑事訴訟鑒定期限是國家相關機構決定的,并不是個人的行為,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合適的規定,所以還是需要仔細參考法律規定。
一、訴訟期限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在法庭審理中,有關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向法庭申請新的證人到庭作證、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應當認真審查上述申請,如果認為這些申請是合理的,有可能影響到對事實真相的斷定,甚至是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斷,應當同意申請,當庭無法解決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等新的調查取證工作、鑒定、勘驗工作完成以后,再開庭審理。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檢察人員作為公訴案件中支持公訴的一方,應當在法院開庭審理時,有足夠確實、充分的證據指控被告人的罪行。檢察人員應當在開庭前認真調查取證,做好準備工作,在庭審過程中,如果發現了被告人犯罪的新的證據或者發現原有的證據還不夠確實、充分,為了準確、及時查明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分子,可以向法庭提出補充偵查的建議,法庭接受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之內補充偵查完畢,將收集的指控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提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決定再次開庭審理。
3、由于當事人申請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翻譯人員或者鑒定人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上述人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處理的,當事人有權申請他們予以回避。在法庭審判過程中,當事人申請有關人員回避,合議庭認為其申請無理,依法駁回的,則審判活動繼續進行。如果合議庭對當事人的申請需要調查研究,不能當庭決定的,或者是合議庭認為有關被申請回避的人員確應回避,需要更換其他人員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
二、審理流程
(1)委托:
1、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司法機關、仲裁機構的司法鑒定委托。
2、在訴訟案件中,在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的情況下,司法鑒定機構也可以接受當事人的司法鑒定委托。當事人委托司法鑒定時一般通過律師事務所進行。
(2)受理:
司法鑒定機構收到委托書后,應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并作出如下決定:
1、對于符合受理條件的,能夠即時決定受理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與委托人簽訂《司法鑒定委托受理合同》;
2、不能即時決定受理的,應當向委托人出具《司法鑒定委托材料收領單》,在收領委托材料之日起7日內對是否受理作出決定;
3、對于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退回鑒定材料并向委托人說明明理由;
4、對于函件委托的,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收到函件之日起7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書面答復。
三、建議的訴訟期限
為規范人民檢察院鑒定工作,高檢院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管理問題的決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制定的《人民檢察院鑒定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規則》第十五條規定:“具備鑒定條件的,一般應當在受理后十五個工作日以內完成鑒定;特殊情況不能完成的,經檢察長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委托單位。”也就是說,《規則》明確了司法鑒定的期限,但隨著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筆者建議刑事訴訟法也應明確規定司法鑒定的期限,以便于實際操作,其理由如下:
第一、《規則》規定的司法鑒定期限可能與刑訴法相沖突,需要由刑訴法對司法鑒定期限加以協調。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精神病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案期限,意味著其他鑒定時間都應當計入辦案期限。那么,究竟其他鑒定的時間是多少日呢?實踐中,司法鑒定的期限受辦案期限的限制,辦案期限是由辦案人掌握的,鑒定的時間也只能按辦案人的意志決定。如:反貪部門辦理挪用公款案件,對犯罪嫌疑人的期限僅剩一周時間,又不能變更強制措施的,委托技術部門進行司法會計鑒定時,就要求鑒定人在七日內完成鑒定工作,該案件的鑒定工作可能需要十個工作日,這雖然符合《規則》規定的鑒定時間,卻超過了羈押期限,由此產生了羈押期限和鑒定期限之間的矛盾。如果刑事訴訟法在明確規定司法鑒定期限的基礎上對二者的矛盾加以協調,那么就不會產生鑒定期限和羈押期限的沖突,就不會產生人為的隨意性。因此,司法鑒定的時間,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規定司法鑒定期限,是確保鑒定質量的需要。
司法鑒定準確與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案件的質量。刑事訴訟的各環節如果沒有法定期限,訴訟活動便不能順利進行,司法鑒定是刑事訴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應有相應的鑒定期限。鑒于司法鑒定需要一定的時間,《規則》對司法鑒定從受理到完成都有嚴格的規定,并規定一般應當在受理后十五個工作日以內完成鑒定,刑訴法也應作相應規定。無論計入或不計入羈押期限和辦案期限都應有明確的時間規定,鑒定時間有了法律保障,鑒定質量也就有了法律保障,便于委托人和鑒定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各自的職能,以免委托人根據羈押期限隨意擠占司法鑒定時間,從而影響司法鑒定質量。
第三,鑒定人是訴訟參與人,其權利義務應對等。《規則》對鑒定人的權利和義務都作了規定。
刑訴法在相關章節都規定了鑒定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不完善,沒有規定鑒定的期限。實踐中,司法鑒定的期限受辦案期限的限制,委托部門人為限制司法鑒定的時間,實質上是限制了鑒定人的權利,對鑒定人來說不公平,對公正執法不嚴肅。鑒定人的鑒定時間不能在法律上給予保障,就等于限制了鑒定人的權利,使其權利義務不相統一。因此,鑒定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在法定的鑒定期限內完成鑒定工作。
通過上面的解釋,可以清楚的看到,對于刑事訴訟的期限,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的,不僅僅理論上的,而是著重于考慮實際用途,這才是一個規定做出規劃的科學的方法,除此之外,對于刑事訴訟法鑒定期限有多久決定了案件審理的質量,不僅如此,作為案件審理的根本,是必須受到重視。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二審應當發回重審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案件管轄的幾種情形有哪些
2020-11-18高速車禍逃逸怎么處罰
2021-01-17房產轉讓公證是怎么樣的
2021-01-07企業變更后員工合同怎么辦
2020-11-18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證明表
2020-12-08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
2021-03-08留置權人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嗎
2021-03-18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子女在支付老人贍養費時要注意什么
2020-12-09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合同免責條款不說明無效 保險公司輸掉官司
2021-01-23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