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國家刑事訴訟時都是實行三審終審制,我國由于國情特殊,刑事訟訴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按照常理來說,二審應當和一審一樣,實行開庭審理。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需要二審開庭審理的刑事案件是非常少的。對于這些少的案件中,哪些應該需要二審法院開庭審理呢?我們來看下刑訴法223條規(guī)定。
根據(jù)刑訴法223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于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jù)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fā)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原《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guī)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從《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看,抗訴案件,二審必須開庭審理。上訴案件,以開庭審理為原則,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不開庭審理是例外。但實踐中,二審開庭審理的刑事案件是很少的。
法院不開庭的理由很簡單:
1、法官工作量太大。
2、法律規(guī)定可以不開庭審理。
律師對這種局面意見很大,二審不開庭,怎么判斷事實是否清楚?二審不開庭新的證據(jù)證明質證?
田文昌、陳瑞華主編的《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律師建議稿與論證》建議將此條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但被告人、辯護人、公訴人一致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
2013年實行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沒有完全接受律師的意見,只做出了部分修改。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將第一百八十七條改為第二百二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于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jù)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司法解釋增加了一條:”對上訴、抗訴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或者具有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條規(guī)定的違反法定訴訟程序情形,需要發(fā)回重新審判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法院對中國文字有獨特的理解。既然法律規(guī)定了應當開庭審理的四種情況,其他都是不應當開庭審理的。既然最高法院規(guī)定了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況,此類案件就一定不能開庭審理。哪個案子屬于應當開庭審理的情況,哪個案子屬于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況,法院一家說了算。
新刑訴法223條規(guī)定的應當開庭審理的第一種情況”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jù)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決定權屬于被告人,只要被告人對一審認定的事實和證據(jù)提出異議,二審就應當開庭審理。被害人上訴要以被告人的名義進行,辯護人提出異議,也就等于被告人提出異議。被害人提出異議的,二審法院也應當開庭審理。但法院不這么理解,法院認為被告人提出的異議必須可能影響定罪量刑才需要開庭審理,是否可能影響定罪量刑以他們的判斷為準。
有律師認為,新的《刑事訴訟法》確實是進步了,不能說它沒有進步。但進步太小了,只是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安裝了一道門,畫上一綹陽光。門外沒有路,門是打不開的,可以看到陽光,但陽光不能照到身上。
據(jù)官方統(tǒng)計,新《刑事訴訟法》實施一年多,二審開庭律增加了10%。但仍不能指望二審案件都開庭審理。
律師的對策是,在交上訴狀時,同時提交一份《開庭審理申請書》。但不能指望每一份申請書法院都會答復,更不能指望二審法院會采納律師的意見。只是向法院表達一下律師的聲音。
其他二審案件都是交上上訴狀、二審委托書、二審出庭函以后,再交一份二審辯護詞。許多時候連二審法官都見不到。
一般案件都由一審法院審理并結案,但由于某些特殊情況的發(fā)生,有一些特定的案件需要二審法案不茍言笑審理。隨著我國的發(fā)展腳步加快,社會進步速度同步跟上,隨著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今后需要二審法院開庭的案件會逐漸增多。
刑事案件二審程序應當開庭審理的情況有哪些?
刑事訴訟二審應當發(fā)回重審的情形有哪些?
二審判決生效時間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欠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6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申請強制執(zhí)行多少天能拿到錢
2021-03-08探視權包括接走孩子嗎
2021-01-10交2000元贍養(yǎng)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集資房買賣有風險嗎
2020-12-29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車禍理賠多少錢合理
2021-02-19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愛車被冰雹砸成麻臉車險怎么賠
2021-02-22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guī)定
2020-12-10把集體荒地寫入家庭承包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1-19土地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2020-12-07土地流轉轉讓的手續(xù)
2020-12-08營業(yè)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