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下和解協議法律效力是什么?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提起訴訟后雙方私下達成和解協議的,只要協議是雙方自愿簽訂的,并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十五條 【實質要件】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十八條 【無效民事行為】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二、民事糾紛調解的原則
1、態度和藹,把握調解主動權
對待當事人要態度和藹,讓當事人對你有一種親近感,讓當事人打消對你的顧慮,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當事人才會跟你說實話。立案時就要了解當事人的訴求,以聊天的方式了解當事人情況,摸清當事人的心理,了解當事人想什么,要做什么,做到知己知彼,占據主動,調解時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做好當事人的調解工作。但在立案中說話不能太隨意,熱情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當事人急你一定不能急,適當控制當事人的情緒,有理有序開展工作。在立案時就要進行調解說理,為調解工作打下伏筆。如果立案工作做得好,調解工作就順暢多了。
2、熟悉案情,理順調解思路
要審理好一個案件,審判人員在庭前就要熟悉案件、卷宗、案情。特別是在基層法庭,當事人起訴后,往往要找審判人員講一講自己的理由。其實這對法官調解案件也是一種幫助,雙方各說各的理,有些問題原告不說的,被告會說,一些相對簡單的案件在庭前就被法官所熟悉了,調解時法官就容易抓住重點。因此,對當事人的談話要耐心傾聽并作好記錄。
3、遵循法定程序,做好調解準備工作
審理一起案件,必須要注重程序,程序公正才是真正的公正。如果程序出錯,當事人就會咬住法院不放松,程序違了法,案件就會審理不公,一個案子在程序上做得公正,對案件審理就會有很大幫助。當事人打官司,往往在針對對方當事人無有力證據時,或自己感覺法院有偏袒之嫌疑時,他就會對法院或有關法官有意見,法官做調解工作難度就增加了,特別是個別律師可能會當事人說法院程序如何違法。如果是這樣,調解工作就會失敗,不得不通過判決結案。
在公民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后是可以通過協商以及訴訟等法律途徑來解決的,那么在提起訴訟后如果當事人雙方達成一致后也是可以通過簽訂協議來解決糾紛的,雙方在簽訂協議書的時候也要看清和寫明協議書的基本內容,以此來確保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
執行過程中雙方可以達成和解嗎?
執行和解協議可以強制執行嗎
執行期間和解能否申請再審是否可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還報銷款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6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商鋪可以贈予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12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國企改制重組員工補償金怎么算
2020-12-10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企業調崗可否隨意進行
2020-12-02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保險合同是有償合同
2021-01-12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保險理賠中近因原則是什么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