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避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回避制度,是指審判人員和其他法定人員在遇有法律規定的情形時,退出對本案審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為了保證案件獲得公正審判而設立的一項制度。根據法律規定,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和勘驗人等。回避的情形包括三種:
1、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具有法定情形,必須回避,不參與案件審理的制度。所謂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規定禁止審判人員參加對案件審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證案件獲得公正審理的制度。 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適用范圍,申請回避和作出決定的程序等內容組成。
二、實際運用
在許多案件當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違背此規定的,可以依法提出回避的申請。
審判回避制度
回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關系;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兩種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
陪審員屬于審判人員,陪審員的回避由法院院長決定。
刑訴中:第30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民訴:第47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回避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審判人員自行回避,即負責案件的審判人員,認為自己具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而主動提出回避,另一種是當事人申請回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有回避制度法定情形之一的,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他們退出該案的審理。
在審判案件時,為了維護和保證司法的公正性,確保案件能夠獲得公正的審判,如果在審理案件中審判人員與案件的訴訟當事人是親屬關系,或者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情況時,審判人員也是需要進行回避的,同時司法部門的回避方式有兩種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公司法股東三個回避具體指的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2020-12-04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女方扔下哺乳期孩子違法嗎
2021-02-09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有抵押的房屋可以過戶嗎
2021-03-10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保險公司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1-13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