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詐騙所得是否屬于不當得利
詐騙所得并不屬于不當得利,詐騙所得是屬于違法犯罪所得,而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取得的利益,并且會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四條?【犯罪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二條?【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二、不當得利與侵權的區別有哪些
1、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
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不當得利的具體特征根據有三:
①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后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后,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2、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不法行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詐騙所得并不屬于不當得利,詐騙所得是屬于違法犯罪所得,而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取得的利益,并且會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失。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讀者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律霸網有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訴訟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021-01-28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2020-11-08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摩托車撞到汽車交強險賠嗎
2021-02-05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六條是怎樣的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