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能不能成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
合同詐騙罪主體在我國刑法中有一個發展過程。根據1979年刑法的規定,利用合同進行詐騙活動構成詐騙罪的只能是自然人。但隨著形勢發展,在實踐中出現了大量的法人或單位利用合同實施詐騙犯罪的情況。為此,《解釋》中對單位合同詐騙犯罪的形式予以了肯定,但在處罰上仍規定只處罰單位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現行刑法總結司法實踐經驗,規定合同詐騙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年滿16周歲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單位亦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
單位合同詐騙罪是指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的名義,為了單位的利益,經單位決策機關或決策人同意,利用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單位作為合同詐騙的主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單位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對該單位在對外交往中的合同詐騙行為是明知的、默許的或指使的;二是非法所得歸單位所有或基本歸單位所有,如用于發放工資、獎金、集體福利或進行其他經濟活動,或進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
二、單位合同詐騙罪如何認定
在認定單位合同詐騙中應分別不同情況具體分析,主要有三種情況:
1、法人或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合同詐騙行為,且犯罪非法所得歸法人或單位的,屬單位合同詐騙;假冒法人或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事后不追認的,屬個人合同詐騙。
2、法人或單位組織內的自然人在職務范圍內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且犯罪非法所得歸法人或單位的,屬法人或單位合同詐騙;以法人或單位名義實施的非職務行為、非授權行為,法人或單位事后不追認的,屬個人合同詐騙。
3、自然人經法人或單位授權在授權范圍內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或者無代理權的自然人以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合同詐騙行為后經法人或單位追認,且犯罪所得歸法人或單位所有的,屬法人或單位合同詐騙;盜用、冒用、偽造法人、單位公文、證件、印章,或以終止后的法人或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行為,屬個人合同詐騙。
對于法人或單位合同詐騙案件的處理,在追究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刑事責任的同時,對法人或單位也應作必要的刑事處罰,并讓其承擔行政的和民事的或經濟的責任。因為這種犯罪是以法人或單位整體意志進行的活動,非法所得也全部或基本歸法人或單位所有,理應對法人或單位進行懲罰。從實踐情況看,大多數合同詐騙犯罪案件都是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以單位的名義實施的合同詐騙犯罪都以單位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單位能不能成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問題進行的解答,在詐騙罪的相關司法解釋中對單位作為合同詐騙罪的主體進行了確認,但處罰時只對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執行。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2021-02-16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訴訟過程中法庭證據的取得有什么途徑?
2021-01-22銀監會非法集資的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0老師打破學生頭,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9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情況下變動
2021-01-05公租房拆遷時,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1-03鄉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07剛買了房子就聽說會被拆遷怎么辦
2020-11-08拆遷過程中的租賃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