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綁架罪判處死刑的情況包括什么
1、致使被綁架人死亡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是指綁架人的綁架行為與被綁架人的死亡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行為人對該死亡主觀上至少有過失的罪過,如果被綁架人的死亡與綁架行為并無直接的因果關系,那么該死亡對于行為人而言是意外事件。如,被害人自己吸煙引起火災被燒死,不能要求綁架分子對該結果負刑事責任;再如,被綁架人的親屬因精神受到打擊而自殺死亡的,也不包括在綁架“致人死亡”內。
2、殺害被綁架人
殺害被綁架人是指在綁架過程中故意殺死被害人的情形:該殺害行為本質上屬于故意殺人行為,但在這里,沒有單獨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是被主要行為——綁架行為所包含,作為綁架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不實行數罪并罰,理論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包容犯。既然故意殺人行為被綁架罪所包容,而不單獨定罪,那么故意傷害被綁架人的行為顯然也是可以被綁架罪所包容,而不單獨定罪的。
3、綁架犯罪過程中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239條明確規定“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即可謂絕對的法定刑主義,也是我國刑事立法中很罕見的立法例。可以這么說,在綁架犯罪中,只要在客觀上出現了被綁架人死亡的后果,主觀上行為人對該死亡有故意或者有過失(過失情形表明綁架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對行為人的定性就直接以綁罪論處,量刑就判處死刑。立法的目的就是威懾這類犯罪。當然如果行為人有自首、立功,或者是不滿18周歲的人或者懷孕婦女等法定的從寬處罰情節或不適用死刑的對象,是不能判處死刑的,因為分則的具體規定還要受到刑法總則原則的制約。
二、綁架罪的既遂與未遂
實踐中,有的人認為只要綁架行為實施完成,即構成犯罪既遂;也有人認為應當以是否實際取得財物利益或其他非法利益為判斷既遂行為的標準。本文認為,應當以綁架行為是否已實際控制人質,并將其置于自己實際支配之下為標準,如果行為只實施了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并未對人質的人身實際控制,不構成既遂。
雖然說對綁架罪的犯罪主體在年齡上的要求還是已滿16周歲,但如果介于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僅是參加了綁架的行為,同時還參與殺害、傷害被綁架人,實施了《刑法》第17第二款規定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行為,那么此時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別是什么
綁架罪的立案標準和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綁架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前車肇事后逃逸又遭后車碾壓如何定罪
2021-03-10股東分紅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31交通事故無法認定如何賠償
2021-03-26酒后兩車撞人后均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29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